□ 见习记者 肖丹 通讯员 彭琦
“粮满仓,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2024年,在省粮食局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粮食局)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安全、保底线、抓提质、建品牌,着力构建调控有力、供应有序的粮食流通工作格局,在科学收粮、安全储粮以及品牌铸粮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稳住收粮“基本盘” 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2024年,荆州市粮食产量连续10年超过90亿斤,收购总量达52亿斤,彰显出强大的粮食产出与收购能力。
为确保粮食收购工作高质量开展,全市多部门协同联动。
在政策性收购方面,市发改委(粮食局)携手中储粮荆州分公司,充分发挥储备轮换市场导向作用,指导地方储备企业以不低于1.29元/斤最低收购价收购,稳定市场价格预期。
在市场化收购方面,积极激活企业购销活力。通过市信保贷基金为重点粮食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全市基金规模达1.04亿元,累计帮助企业融资4.39亿元,有效提升了粮食市场活跃度。与此同时,市发改委(粮食局)积极协调市农发行,投放12.38亿元专项贷款,支持收储粮食超9.38亿斤,确保整个收购过程平稳有序。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同样是荆州粮食安全工作的重点。目前,全市已构建起完备的应急保障网络,设立174个粮油应急供应网点、50个粮食应急加工企业、10个粮油应急配送中心以及16个粮油应急运输企业,全方位提升应急快速反应能力,为应对突发状况给予稳固支撑。
种好储粮“责任田” 构筑粮食安全防线
2024年,市发改委狠抓粮库仓储能力提升,加快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守住管好“荆州粮仓”。国有粮库新增准低温仓容10.5万吨,实现了政策性粮食准低温仓全覆盖。
同时,积极应用气调储粮、惰性粉等绿色储粮技术,不仅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降低储粮成本,更提高了储粮环保性和安全性。此外,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的加快构建,显著提高了全市绿色储粮成效,为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坚持安全管粮是科学储粮的基础与核心,通过组织重大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共开展粮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6次,出动检查人员6000余人次,全年全行业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确保了安全稳定。同时,积极开展节粮减损行动,引导公众树立爱粮节粮新风尚,减少粮食损耗,为荆州粮食节约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挑起品牌“金扁担” 做大做强粮食产业
我市全力推进粮油企业品牌创建,积极推动“江汉大米”省级公用品牌发展,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企业生产线提质升级。2024年,全市获得省级项目资金支持1684万元。
2024年,市发改委(粮食局)积极组织“江汉大米”核心企业和后备企业参加多场全国性和区域性展销会、推介会,成功签下多笔销售合同,金额达20亿元。同时,积极培育“江汉大米”核心企业,我市“江汉大米”核心企业达到5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并拥有3家后备企业。这些核心企业及后备企业不仅提升了“江汉大米”品牌市场影响力、竞争力,更为全市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市发改委(粮食局)积极协调市邮政公司共同商议降低粮食企业物流成本的具体举措,并出台相关政策,为“江汉大米”品牌推广、销售提供坚定保障,降低粮食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荆州粮食产业竞争力。
未来,我市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和务实举措不断提升储备能力和粮食流通全链条保障能力,为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荆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