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壮大产业底盘
◆ 全力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和壮大工作,推动“四上”企业数量突破、质量提升。
◆ 重点关注荆力电力、大美季等建成投产企业,楚闽、华盛新材料、联投增益等在建产业项目,抓好新两湖市场建设契机,加大力度挖掘市场增量。
◆ 全力壮大企业培育创新主体,扩充创新主体储备库,重点做好七尚科技、禾丰饲料、卓誉鑫农业、良平生物等企业培育工作,力争2025年新增高企3家,省级专精特新2家、创新型中小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5家。
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
◆ 持续深化市场化招商体制改革,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
◆ 加大工业企业招引力度,用好“华中预制菜产业园”这块金字招牌,推动更多头部项目落户荆州高新区。
◆ 紧紧围绕1 1条产业链,紧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态,深入开展油气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度。
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
◆ 严格落实“双月述职”、“三色”比晒晾、“四全”工作法、逢“五”调度等制度落实,聚焦“投资强度、形象进度、竣工达效”三个关键,千方百计抓开工、抢进度、促投产。
◆ 2025年共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约349.76亿元。
◆ 深入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实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提高投资效率、效能、效益。
◆ 加快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交易与加工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联投·增益楚菜、荆州楚闽项目按期投入运营。
◆ 推进两湖新市场建成投产。
进一步厚植发展动能
◆ 加大对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帮扶支持力度,引导七尚、汇海、禾丰等规上企业联合长江大学,共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 持续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有效推动更多资产盘活利用。
◆ 持续深化与省属国有企业合作,加快推进楚菜供应链体系实体化运作。
◆ 以联投·增益楚菜加工产业园项目为依托,鼓励企业申报楚菜产业技术研究院。
◆ 加快农科院项目搬迁工作,谋划打造一批新型科创平台。
◆ 加快推动崖州湾实验室项目建设,促进崖州湾实验室与荆州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提高高新区农业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 加快建设一批便民服务项目
◆ 加快推进荆州市中医医院高新区分院(荆州市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推动城市配套功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 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民生兜底政策,持续做好高龄、残疾人、孤儿等特殊人群服务。
◆进一步完善丰富文体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