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07日
第A005版:沙市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实施强县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

——沙市区深入推进强县工程扫描

  □ 通讯员 徐波 涂奇奇

  近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沙市区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2024年度全省强县工程考核进步县。

  2024年以来,沙市区大力实施强县工程,改革试点纵深推进、服务效能提质增效、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行走在沙市的广袤大地,富民产业兴旺发达,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链

  近年来,沙市区立足沙市区资源禀赋,重点打造特色产业链,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岑河镇充分发挥“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四横六纵”交通体系,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婴童装名镇等交通、产业、品牌优势,建成金色童年小镇·科创园。积极构建岑河婴童装支柱产业配套型供应链平台,引导313家企业注册“华纺链”,举办第六届母婴行业大会,纺织服装产业连续13年被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形成“立足湖北、带动中部、辐射中西部、面向全国”的发展格局。

  锣场镇向湖村向阳花农业生态园内的四季飘香水果采摘园占地52亩,园内种有火龙果、百香果、葡萄和脐橙;观音垱镇天星观采摘园黄桃大丰收,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百余亩,种植黄桃、橘子、柚子等经济果树,果树下套种黄豆等农作物,增加农户收入;岑河镇种养新场临空脆梨种植基地,梨肉质感细腻,汁水丰盈。在梨子进入全面采收时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一箱箱“致富果”甜蜜上市,农户们满怀喜悦地迎来水果“丰收节”。

  走好城乡融合发展路

  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也是拓展城乡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

  沙市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强县为抓手,走好“田园城市、都市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子。通过建设和改善农村公路,打造集“生态、景观、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交通网络,实现对外与干线路网无缝衔接,对内与重点景区紧密联系,提高旅游景点的可达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优化“一老一小一青年”服务,创办“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30个,打造“青年驿站”“青年之家”11个,“荆颐幸福食堂”实现城区全覆盖。新改扩建学校7所,率先开设2家“联合病房+联合门诊”,标准化建设33所村卫生室。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扩面覆盖32个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实体化运行“5+X”枫桥式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7.1%。

  观音垱镇“社银合作”网点作为荆州市首家乡镇“社保·农行示范服务点”,满足群众“就近办”“多点办”“网上办”需求。目前已服务超过6000人次,得到了办事群众的高度赞誉。朝阳街道探索实践“一主引领、两会协同、五方共联”的125小区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小区治理的新路子。近两年,沙市花园小区实现电诈、盗抢零发案。

  打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沙市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发展。深入开展房前屋后整治、道路沟渠清理、拆违治乱等重点工作,清理“三堆、两垛、三乱”2万多处,改造农村户厕3602户,建成机耕道102.5公里,初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实施村庄高颜值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长湖村通过开展村庄庭院建设及绿化美化工作,实现“处处有景、四季有花”;三洲村通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村庄美,颜值靓,院落净,房屋亮,村庄绿植花卉,枝叶茂盛,绿意盎然,赏心悦目。

  郡县治,天下安。强县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为全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