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08日
第A004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春节医然有爱 年味无处不在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守护人民健康不停歇

    感染一科医生查看患者病情。

    关节外科医护团队协同作战。

    消化内科医生关心老年患者恢复情况。

    神经外科医护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年味是奋战

    阖家团圆的日子,对急危重症的守护者来说,责任与使命仍然是首位。无论是急诊科前沿阵地,还是重症医学科(ICU)最后防线,都有医护人员以无畏之姿,与时间赛跑,为急危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我家老人昏倒了,请赶快派救护车来……”正月初四凌晨4时18分,荆州二医院前急救科接到求救电话,值班医生何华典等医护人员立即出诊。

    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量血压,老人呈休克血压;上心电图机监测,发现老人有大面积心肌梗死。出诊医护人员一边给药治疗,一边予以心肺复苏。

    很快,老人送到该院抢救室,院前急救科主任赫为、心内科主任袁彬、ICU主任罗明等胸痛中心专家已严阵以待。随着救治深入,老人病情一度平稳。然而,凌晨5时52分,老人频繁出现室速、室颤等“电风暴”,心脏骤停。14次电除颤、给予肾上腺激素、高质量心肺复苏按压……23分钟后,老人终于恢复正常心律。

    “团圆饭可以补,但生命不能重来!”春节假期,荆州二医院前急救科每天出诊10余次。作为党员医生、科室负责人,赫为带领团队随时投入急救前线,为急危重症患者守好生命“第一线”。

    ICU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春节期间,荆州二医江津、中山两院区,共收治20多名急危重症患者,17张ICU床位几乎每天处于“满员”状态。

    “每年春节,急诊、重症都是最忙的科室之一。”ICU负责人罗明的老家就在公安县,虽然离得不远,但他难得有机会回家团聚。党员做表率,今年春节假期,除了3天值班,其余时间他也准时来科室“报到”,指导团队救治重症患者。

    心血管内科的工作节奏同样紧张而忙碌,春节假期,该科室收治各类心脏急危重症病患近30名。正月初四18时,急诊科收治了一名62岁的患者。“当时患者已经丧失意识,呈叹息样呼吸,考虑为呼吸性心脏骤停。”心内科副主任王彪回忆说。

    “继续有效胸外按压”“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静注肾上腺素”……一声声指令迅速有序发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紧张展开。14次电除颤后,心电图显示正常节律,但患者仍没有意识,无法自主呼吸。

    “马上运转!”王彪立即联系ECMO团队,做好紧急接诊。随着ECMO成功上机,危情终于过去。目前,患者神志清醒,已转入专科病房进行康复训练。

    感染二科医生查看患者患处。

    年味是协作

    荆州二医整合全院优势医疗资源、建立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制度(MDT),在这个春节假期,以精湛医术与高效协作,奏响一曲曲生命赞歌。

    1月25日,101岁的胡永发老人因严重吐血,被120急送至荆州二医抢救。消化内科、介入血管科、麻醉科等多科室迅速联动。

    患者年纪大,且有高血压、脑梗等基础病史,麻醉师凭借专业技能,精准调控麻醉剂量,为无痛胃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胃镜检查发现,患者食管贲门有处溃疡,消化内科副主任陈怡在出血部位打钢夹止血,为下一步介入治疗做标记、指引。由于胃镜下精准定位,介入血管科主任余景志封堵住出血点,患者转危为安。

    71岁的王大爷,也在春节期间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接力救援。

    王大爷患有乙肝,入院时病情危急,已处于昏迷状态。面对紧急情况,感染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然而,更大难题接踵而至,由于王大爷休克,血管瘪陷,普通的抽血、打针操作都无法顺利进行。

    感染二科主任王文虎立即联系ICU寻求支援。ICU团队迅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为后续治疗打开了生命“阀门”。建立通道后,保证输液速度至关重要,护士们争分夺秒,甚至用手挤着输液袋,确保每一滴救命的药水都能快速补充到王大爷体内,以维持其血容量,提升血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大爷突然出现呕血症状。危急时刻,医护们冒着感染风险,紧急配合医生刘义文,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住老人的血压。经过大家不懈努力,王大爷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稳定。

    正月初三,75岁的刘大爷突发消化道出血,被紧急送至荆州二医。消化科医生们迅速展开检查,发现老人的病因是溃疡,同时腹内积水,初步怀疑存在肝硬化,刘大爷随即被转至感染一科。

    在感染一科,主任苏传真发现刘大爷伴有发烧和肺部炎症,极有可能是细菌性感染。感染一科医疗团队迅速制定治疗方案,经过精心治疗,刘大爷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精神状态也逐渐恢复。正在大家都以为这场“危机”即将平稳度过时,老人突然再次高烧,复查结果令人揪心——病毒性肺炎,肺部大面积变白,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感染一科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与ICU医生组建联合救治小组。他们争分夺秒,根据刘大爷的病情不断调整治疗策略,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密切关注他的每一点变化。

    仅仅3天,刘大爷就转危为安,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为守护肝脏健康,感染科医护人员从未停歇。

    颅内出血、四肢骨折、骨盆骨折……正月初三上午,一名60多岁的车祸伤患者被急送至荆州二医。

    “患者四肢多发骨折,失血较多,虽然神志清醒,但精神状态不佳。同时,老人还有肾衰竭,每周需要透析两次。”荆州二医关节外科副主任周士进介绍,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认为老人脑出血量较少,可以暂时不做急诊手术,但要密切掌握颅内出血情况。经过相关检查和治疗后,考虑到患者多项生命体征不稳定且需要及时透析治疗,入院第二天,遂将老人转至ICU,一边维持生命体征,一边进行床边透析。

   &nbs

    介入血管科医生分析患者病因。

    年味是忙碌

    对医护人员来说,春节意味着忙碌、责任和奉献。急促的脚步声、仪器的滴答声,都见证着他们为生命“守岁”的全力以赴。

    正月初四清晨6时许,荆州二医介入室内灯火通明。69岁的刘先生突发急性心梗被送医抢救。刚刚将一位手术患者送回病房,麻醉科医师兰晓明接到电话,马上赶往介入室。得益于医护人员的紧密协作和高效救治,3小时后,刘先生转危为安。

    “心电监护仪上的平稳曲线,对我们来说,就是新春最动人的音符,这种喜悦甚至超过了团圆的幸福。”兰晓明感慨道。

    春节期间,荆州二医麻醉科昼夜无休完成30台手术。“从腊月廿八开始,我们实行双岗备班制。”麻醉科护士长周晓清指着排班表说,“为了方便家属利用春节假期照护陪伴,只要是具备手术条件的,我们都在春节期间完成手术。”

    介入血管科也在8天内完成了23台急诊介入手术,涵盖多个危急病症领域。负责人余景志说,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都是春节假期的“常客”。介入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的独特治疗优势,往往成为老年人系统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老爷子2008年中风过一次,没想到今年春节又中风了,谢谢你们把他抢救了回来……”2月6日上午,荆州二医神经外科副主任王洪流正在病区查房,一位患者家属紧紧握着他的双手表示感谢。

    正月初六早上,75岁的何姨爹在家突然昏倒,子女们赶紧将老人就近送到荆州二医急救。经检查,老人被确诊为脑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通过卒中中心绿色通道,老人很快被推进手术室,紧急施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今年春节期间,荆州二医神经外科共收治5名急危重症患者,其中,急性脑出血3例、重度颅脑外伤2例,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轮流值守,守护患者生命。

    普外科医生认真做手术。

    年味是坚守

    “选择一份职业,就必须扛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新春佳节,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割舍的是与家人亲友的相聚时光,换来的是更多群众的平安健康。

    68岁的李女士是一位重度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躺卧加之缺乏专业细致的照护,臀部出现了皮肤溃烂。

    除夕当日,荆州二医中山院区综合外科副主任宋辉为李女士清创、引流;接下来的几天,医师伍雅兰和刘星接力照护;护士长杨琨和团队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叩背,定制糖尿病特医营养餐,预防新的压疮产生……经过10天的综合治疗,李女士身体明显好转。

    正月初一早上,一患者急需透析治疗,医护人员测血压、观察生命体征、巡视体外循环运转情况,一如往常紧张忙碌。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每周规律透析治疗是维持生命并保障生活质量的日常。从上机到下机,患者做一次血液透析一般需要4个小时,医护人员要全程监测。工作性质决定了肾内科医护人员没有长假节休,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只要患者随时需要帮助,我们就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手足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显勇说。

    正月初二,陈师傅的左手食指不慎被机器压伤。“当时感觉左手食指钻心的疼,流血不止。”陈师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作为一名技术操作工,手指的严重损伤可能影响他以后的工作。

    李显勇接诊详细检查后,带领团队紧急为其进行了“手部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神经吻合术+肌腱吻合术+小动脉吻合术+关节囊修补术”。术后,陈师傅左手食指功能恢复良好。

    腊月廿七晚上,78岁的陈奶奶因突发剧烈腹痛,被确诊为胃穿孔合并感染性休克,老人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生命危在旦夕。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廖汉琪带领团队为其实施腹腔镜修补手术,历时一个半小时成功“补漏”。

    “春节期间,一些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只能选择在医院里过节。不论什么时候,患者都希望随时见到自己熟悉的主治医生,得到及时的病情反馈。”廖汉琪说,患者的期待和信任就是最大的肯定和鼓舞。

    “感谢胡医生,过年不休息为我做手术。”外地工作回荆的张女士,因患有声带肿瘤,想趁着假期尽快手术。

    “假期结束就要离开荆州了,能安排手术吗?”了解到患者的特殊情况,耳鼻喉科副主任胡蓉杰与手术室、麻醉科等多部门协调,为患者安排大年初一手术。术后,医护团队密切关注患者恢复情况,确保了张女士在假期结束前康复出院。

    儿科医护团队查房时询问幼儿身体状况。

    年味是呵护

    节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团聚与欢乐,更在于传递爱与关怀。

    “新年好,小宝贝。”蛇年第一天,儿科主任杨韬滔对着保温箱里的宝宝轻声细语。

    “需要立即给他静脉注射葡萄糖,升血糖,持续低血糖可能导致脑损伤。”杨韬滔介绍,年前,宝宝因母亲患有糖尿病,一出生就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新生儿低血糖处理较为繁琐,需要我们每隔1小时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此外,宝宝还面临呼吸、喂养、感染和黄疸四大挑战。春节期间,我们医生、护士轮班排满,全力为宝宝做好保障。”

    正月初六,荆州二医妇产科主任潘凤莲踏入医院,像平常一样,交班、查房、讨论病例,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过年好! 感觉怎么样?”“伤口还疼不疼?”“宝宝吃奶顺利吗?”“母乳喂得怎么样?”一边询问着刚生产不久的王女士,一边仔细为其检查伤口,潘凤莲的温柔与细致,让王女士原本因初为人母而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感觉怎么样? 咱得好好恢复,争取回家过大年!”骨科(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薛伫垚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个病房。他阳光爽朗的话语如春风拂面,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着温暖与关怀。

    65岁的王女士因不慎踩空,导致胯骨及手腕骨折。“阿姨不能行动,我们要随时关注她的病情,不能掉以轻心。”薛伫垚说。

    同样让人特别“操心”的还有78岁的陈姨爹,右股骨干骨折、高血压、肺癌、贫血、蛋白低……这位患者对医护人员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如果不做手术,病人只能卧床,生活质量太低。薛伫垚决定为其手术。术后患者可以靠坐了,非常高兴。

    “每位患者恢复健康的时刻,都是我们的节日。”薛伫垚的话语中,饱含着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坚守显担当,平凡亦有光。荆州二医人将始终牢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担起二医之责、激发二医之能、砥砺二医之为,为建功“支点建设”筑牢健康根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