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贵华
时间像金庸小说里的武功高手,总是来无影去无踪。我只记得他在年初的时候微微露了个头,再见他时,他用疾驶的背影告诉我,已是年尾了,赶紧复盘吧。
我拿出桌上的笔记本,逐月查看“大事记”,结果发现里面全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拿不上台面的小事,并且在很多地方的成绩还不如前些年。但我品味良久,还是觉得幸福多多。
这一年,50多岁的我仍然坚守在一线岗位,兢兢业业地从事着本职工作,朋友为我敬业精神点赞。
这一年里,无论阴晴风雨,我始终记挂着神圣的三尺讲台。从没有因为病痛缺过一节课,少改一本作业。每次走进教室,我总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看到学生端坐的身体和求知的眼神,我就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教给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学语文,喜欢写作,我特别有成就感。今年班里有几个喜欢写作的孩子,经常把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写的作文交给我,我不仅耐心教他们遣词造句、使用标点,还教他们如何布局谋篇,最后有两个学生的作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学校还是头一遭呢! 当拿到样刊时,我竟然比自己文章发表了还开心。我必须提醒自己,能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头看世界真是一种幸福。
而今,我亦步入老年。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让我越来越理解年迈的父母,我对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为了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我经常告诉他们不能吃剩饭剩菜,每餐要少油少盐,家里的土地少种一些,不要天天灰一身土一身的。父母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转身就和以前一样了。为此我没少跟他们生气,觉得他们不领情,不理解我的孝心。现在我真切地理解到:所谓“孝顺”,就是要顺从他们的心意,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母亲78岁了,头发雪白,特别有韵味。可她总喜欢用劣质的药水将满头的银丝头染得漆黑,说是白的太显老。我不再向她提醒药水对身体不好,而是买回质量上乘的染发剂,和她一起抵抗衰老的恐惧。拥有音乐天赋的父亲,年轻时是乡村剧团的首席琴师,可后来只能土坷垃打交道。闲谈时,他总向我打听镇上那拨拉二胡唱戏的人的情况,我明白他的心思,就给他买回了二胡和音箱,让他在农闲的时候,听听戏剧,弹奏他记忆中的曲目,重温过去的辉煌时光。婆婆独居多年,我每周必回去陪她吃饭,还专门养了一只泰迪狗,让她的日子不寂寞。
如今,三位老人虽然都已年逾古稀,然而身体健康,每日笑容满面。我为自己能带给他们幸福而幸福。
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回家住几天。但是,通过网络,我们的心依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女儿经常和我们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家里的大事小情,我从来也不瞒着她。假期我去看望她,和她的朋友也成了朋友。表妹非常羡慕我们的亲子关系,她说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这一年来,除去工作、家庭,我还保持着对写作的热爱。虽然没有完成制定的目标,但也小有收获。
毕淑敏曾说过,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通过复盘,我发现属于我的幸福同样如此朴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