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在湖北“建成支点”的宏大布局中,荆州既要赓续千年文脉,更应勇立科技潮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唯有以创新策源力为引擎,方能破局突围、领跑赛道。创新策源力,是城市竞逐未来的“核心密码”,是区域经济版图中“壮腰提气”的关键一招,更是荆州在支点建设中扛旗争先、彰显担当的底气。
强大的创新策源力,能以点带面、聚链成势,吸引高端人才、前沿技术、资本要素等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形成“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传统产业可借科技“点石成金”,新兴产业可凭数智“开疆拓土”,最终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荆州要以创新为支点,撬动质量之变、效率之变、动力之变,在湖北支点建设中挺起科技脊梁,释放“荆州动能”。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坚—成果转化”全链条的“1256”科创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剑指江汉平原创新高地。实施“尖刀破壁”工程,直击“卡脖子”痛点,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小巨人—领军企业”梯队,让智能装备、现代化工等产业“老树发新芽”,为荆州“工业脊梁”注入“硬核竞争力”。
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双轮驱动,开辟新质赛道,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借鉴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算法革命”,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孵化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让城市治理“耳聪目明”、产业生态“脱胎换骨”。以数智为依托,在区域竞合中实现“弯道超车”。
转化畅通,激活创新血脉。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北斗七星式”协同体系,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最后一公里”;探索“科技+文化+产业”模式,以数字技术唤醒楚文化基因,打造沉浸式文旅IP,让“沉睡的瑰宝”变为“流动的黄金”。以创新为媒,推动文化赋能经济、科技反哺产业,锻造独具特色的“城市IP”。
人才沃土,厚植发展根基。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深化产教融合,育本土“工匠大军”,引四海“科技尖兵”。构建“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补齐高端人才短板,激发青年创业。人才如水,创新如船,“水涨则船高”,荆州当以人才“活水”滋养创新“沃土”,为支点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