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14日
第A006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创新思维 活化荆楚文化

  □罗必鸿

  荆楚文化从战国时期到现在,已延续2000多年,成为秦汉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创新思维,活化荆楚文化,对宣扬和传承荆楚文化,促进荆州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与推进

  活化荆楚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也不能朝令夕改。必须科学制定中长期的整体规划,理清挖掘历史文化的范畴,保护历史遗迹的群落,确定建设楚都景观的项目,落实责任部门、资金来源及完成时限等。绘就的规划蓝图,理应具有宏伟的目标,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把活化荆楚文化的蓝图变为现实,要按照项目管理方式,分步推进,有始有终。既不可一哄而上,又要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讲求效率和效益。近几年,荆州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一些展现荆楚深厚历史的文化项目相继落地,有的已开工建设。在众多项目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在活化荆楚文化的系统工程上,我们同样需要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气魄,需要抓铁留痕、滚石上山的韧劲,通过坚持不懈的实干,把宏伟的蓝图变为现实,推动荆楚文化的蓬勃发展。

  保护与建设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古战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历史遗迹遍布全市。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鸡公山遗址、楚纪南城、八岭山古墓群、荆州古城墙、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三国遗址有:荆州的得胜街、洗马池,江陵的点将台、跑马泉,洪湖的曹操湾、乌林寨,监利的子龙岗、华容道,公安的相孙夫人城等。

  有些历史名人的遗迹容易被忽略,如沙市区,有李白居住过的青莲巷,杜甫居住过的杜工部巷等。还有的珍贵历史遗迹淹没在闹市中,鲜为人知,如沙市章华寺内的楚梅。章华寺是在章华台的遗址上修建的,章华台是楚灵王修建的离宫。楚灵王在章华台的后花园里种了一片占地数十亩的梅园,章华寺内现有的一株古梅就是仅存的楚梅,树龄2500多年,为中国五大古梅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梅”。

  对历史遗迹,应进行普查登记,落实责任单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果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遭受人为的毁坏,其损失将无可挽回。对自然老化受损的遗迹,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及时进行修复。

  荆州作为楚国的都城所在地,从活化荆楚文化的角度出发,应该考虑恢复建设楚国都城。以纪南城遗址为中心,建设楚国故都的古城墙、城楼、护城河,整体展示楚都古城内的市井街道,楚绣、楚漆的工艺制造,楚人的商业活动和生活场景。

  屈原是一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世界和平理事会所倡议纪念的“四大文化名人”中就有屈原。同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楚辞》成为中国诗歌创作史上的高峰,被称为中国的诗祖。活化荆楚文化,可以考虑建立屈原故居或屈原纪念馆。

  文化与旅游

  活化荆楚文化,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这样,既可以有效的传播荆楚文化,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杭州西湖的旅游一直人气旺,热度高,不仅是西湖自然风光优美,重要的是西湖历史悠久,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东坡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美丽的传说吸引了游客。

  荆州历史悠久,楚文化、三国文化有其丰富的历史内涵,有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当前已整理出楚文化的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文学哲学,以及筚路蓝缕、追新逐奇、兼收并蓄、崇武卫疆、重诺、贵和等五种精神。在此基础上,应组织专家学者,对荆楚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深入了解荆州的人文历史,梳理荆楚文化的发展脉络,整理荆楚大地的历史故事,出版一批通俗易懂的图书。加大荆楚文化的宣传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荆楚文化品牌。

  在旅游产业方面,大力打造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旅支柱产业。实行专业化旅游运营,将楚王车马阵、荆州古城墙、荆州博物馆、关羽祠、荆州方特东方神话、章华寺、洋码头,以及洪湖自然保护区、洈水旅游区、周老嘴镇、瞿家湾等旅游景点进行整合,设计荆州一日游至五日游的旅游线路,让游客有多种旅游选择。打造优质景点,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如游览荆州古城,可将直接上下宾阳楼的一个点改为一条线,从北门到东门,城墙下增设三国历史人物雕像,游客从北门步行到东门,沿途边欣赏古城墙,边了解三国人物,终点登宾阳楼。

  针对荆州旅游热度与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相符合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停车场、餐饮区、购物区等。同时,注重提升旅游行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领略荆楚文化的魅力。

  人才与特产

  传承和弘扬荆楚文化,需要人才队伍的支撑。确保活化荆楚文化的系统工程按规划稳步高效的运行,需要培养一批有责任心、能力强、懂业务的管理人员,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组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专业人员,有计划的出一批研究成果,并支持他们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培养传承精楚文化的技能人才,在培训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荆州地处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许多特产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发展地方特产产业,也有利于荆楚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荆州著名的特产有:荆州鱼糕、监利大米、荆江麻鸭、洪湖莲子、洪湖莲藕、公安葡萄、笔架鱼肚、八宝饭等。此外,沙市早堂面、公安锅盔、米团子、欢喜坨等小吃也颇有名气。对荆州的特产,应整体设计、包装,注重产品质量,加大推介和宣传的力度,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活化荆楚文化,在保护和建设中传承,在创新和发展中发扬光大,荆楚文化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荆州经济文化的繁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