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15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千米大堤镌刻千年治水史

  (上接第2版)

  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纪委书记马爱军是九八抗洪的亲历者,当时在部队服役。他清晰记得,石首焦家铺汽渡码头发生退水崩岸后,部队官兵站在水里围成“人墙”抢险,险情控制后,战士们累得在堤上和衣而眠。

  “当年长江岸线防御大型洪水的能力比较薄弱,抗洪取得胜利,是军民携手、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铸就抗洪奋斗史诗。”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直属分局主任工程师陈合在水利一线工作已29年,1998年6月曾参加长江大堤江陵县观音寺分段抢险,和驻守部队以及老百姓一起抢险、加筑子堤。

  为纪念波澜壮阔的九八抗洪,省水利厅和荆州市协商修建“九八抗洪纪念碑”。陈合介绍,纪念碑平台高程45.22米,寓意在1998年,长江沙市站曾遭遇惊心动魄的45.22米全流域型大洪水。

  位于荆江大堤观音矶处的98抗洪英雄纪念亭,铭刻着在鏖战世纪洪水中献出宝贵生命的35位英烈名字。20岁的李向群就是其中一位。1998年8月5日,他随部队赴荆州参加抗洪抢险。8月22日,洪峰退去,英雄却永远累倒在大堤上。

  洋码头 从水患到水景

  1998年大洪水后,三峡工程加快建设,投入运行后大大缓解荆江大堤防洪压力。同时,荆江大堤加固工程也在同步建设,2013年后,国家再次投入18亿元实施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重点解决堤身堤基防渗问题,实施防渗墙平均深度达10—12米、厚0.3米,综合防御洪水能力达千年一遇。

  自此,荆江河湖安澜。尽管2016年7月、2020年8月,长江较大洪峰再次压境,荆江大堤防汛干部群众少了以往的紧张,多了自信和从容。

  水患消除,发展加快,杂乱无章的码头占据了岸线,岸上生活小区污水直排长江,给夏季防汛造成很大障碍。长江大保护实施以来,荆州市全力整治长江岸线,拆并码头,转移企业,迁徙百姓,将之打造成滨江公园,活力28工厂、打包厂、教堂等部分历史建筑,让城市依水而兴的历史足迹一览无余,历史与生态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洋码头的特有景点,也使之成为网红打卡地。

  “洋码头今年春节客流达9.7万人次。”沙市洋码头工作人员李雨婷介绍,洋码头文创园春节期间举办世界珍稀动物标本展,市民还可在码头坐直升机,俯瞰全城江景。荆州市将洋码头打造成文创园,引进奥特莱斯主题公园、名品高化集合店、耐克和阿迪达斯超级工厂店等,构建集购物、休闲、娱乐、运动为一体的一站式全业态新型城市微度假生活中心。

  短短千米荆江大堤,见证湖北治水千余年,也见证了从美丽江河到美丽城市的转变,见证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成为荆江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历史见证。

  (原载2月14日《湖北日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