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站位决定视野,文化定义未来。文化,既是城市的精神根脉,更是发展的深层动能。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荟萃地、红色文化富集地、长江文化展示地,荆州当以“问鼎中原”的雄心,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在守正创新中激活千年文脉,增强文化影响力,锻造发展“硬支撑”,让荆州成为中部文化高地和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
文化保护是传承之基。荆州要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战略项目,擦亮世界级简牍研究品牌,依法有序推进“平头冢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保护性发掘,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的担当,扛起守护文明根脉的重任。要依法强化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提升遗址博物馆展陈水平,以“修旧如旧”的匠心守护历史记忆。更要以“传世之心”修缮古城墙、活化老街区,让“古城小样板”“一馆三街”成为古今对话的桥梁,书写“让文物活起来”的荆州答卷。
文旅融合是破题之钥。要深挖“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等文化IP价值,加快纪南文旅区和洪湖生态旅游区、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构建“一核引领、三区支撑、全域联动”的文旅版图。聚焦荆州古城5A景区创建,打造“大美荆江”生态画廊,让“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与长江号子共鸣。推动“非遗+旅游”“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开发楚艺体验、三国剧本杀等新业态,以“年轻态”表达吸引全球目光,让文化“流量”变经济“增量”。
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建设全域旅游标杆。要统筹城乡文旅资源,打造A级景区“珍珠链”、乡村民宿“繁星带”,让水乡园林处处成景、步步生韵。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串联江陵铁牛矶、监利周老嘴等文化地标,推出“荆楚文化长廊”“长江生态之旅”精品旅游线路。更需以节庆为媒,举办楚文化节、楚文化国际论坛等活动,让荆州故事“走出去”,让世界游客“走进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
提升文化影响力,关键在人。要在理念上突破“就文化谈文化”的局限,以“文化+”思维赋能产业升级;行动上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项目工地、文旅现场解难题;作风上弘扬“钉钉子”精神,确保“古城焕新”“文旅攻坚”等任务落地有声。全市上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扭住不放的韧劲抓落实,推动荆州整体文化影响力从“蓄势待发”迈向“喷薄而出”,让荆风楚韵与时代共鸣,让古城新貌与世界对话,在湖北“支点建设”中谱写“文化铸魂、文旅兴城”的壮丽篇章,贡献荆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