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20日
第A007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创新节日表达方式 展现荆州独特魅力

  □ 张卫平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小年一过了,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积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新春佳节,正向我们款款而来。

  从欢天喜地贴春联,到阖家团圆的年夜饭;从寓意吉祥的压岁钱,到热热闹闹大拜年……

  一系列充满浓厚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对家庭、对亲情、对友情的珍视。

  令人惊喜的是,去年12月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申遗成功,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高度认可,更是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华文化。

  “楚国八百年,鼎盛在荆州。”作为楚国最强盛时期都城所在地的荆州,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瑰宝,楚人丰富的春节节庆文化,给荆州民间习俗打上了深深的楚文化烙印。

  战国时期,由于楚国自然资源丰饶,楚人闲暇时间充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年节习俗,其丰富的年节活动,对中国部分重要年节的酝酿、形成和确定提供了历史机遇,在一些年节主题确定和活动习俗的形成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历史铺垫。

  楚文化专家认为,楚国民俗文化习俗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嬗变的过程中,对春节、端午、中秋和重阳等传统节日的形成与内容的丰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荆州,作为楚国核心区域,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些传统节日及其民俗事象的源头和发祥地。以春节为例,楚人的春节系列活动是从腊月祭祀灶神开始,一直延伸到正月十五,形成了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系列节庆段落。农历十二月和一月,被楚人视为鬼疫流行的月份,因此,楚人此时的岁时活动多与避疫驱鬼有关。

  《荆楚岁时记·正月》注引《庄子》佚文说:“有挂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百鬼畏之。”

  应劭的《风俗通》里说:汉代“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效前事也”。汉代的风俗,带有浓厚的楚文化色彩,文中的“效前事”,就是沿袭楚国的故俗。

  文献资料显示,从春秋开始,楚国在移置、吸收周人立春日藉田礼及欢庆仪式的基础上,加入自身传承的一系列正月岁时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华夏民族春节期间的岁时活动,为后世春节、元宵两大节日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并延续到了今天。

  楚人除夕至正月初在房屋门口悬挂鸡头、桃符、苇索,后来演为贴春联和门神的习俗;

  腊月二十四,小年祭火神的节庆,演为舞龙灯的习俗;

  祈祭主谷女神,演为正月十五祈卜瓢姑姑的习俗。

  而今天,最为中国人所重视的除夕吃团圆饭和春节宴请宾客亲戚的习俗,则是从楚人岁首饮椒酒、茹葱等饮食习俗逐渐变化、衍生而来的。

  南朝时,荆楚民间传承的正月晦日送穷仪俗,则是由楚人祭祀火神祝融与祭饮食之神的两项岁时活动复合而成的节日习俗。于是,从腊月祭祀灶神开始,楚人春节活动一直延伸到正月十五,形成了一个具有连续性系列节庆段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不变的则是千年流传的文化底蕴,变化的是节日呈现的形式。千百年来,“回家过年”始终是春节不变的主题。虽然,随着时代变迁,中华年节文化会发生一些形式上的变化,但是承载这些文化内涵的民间习俗,却已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血脉基因之中,并不断地提炼、升华与创新的。

  近些年来,荆州市在打造“荆楚文化传承示范区”时,组织开展的“中国楹联文化强市”活动,特别是“我为古城写春联”和“我为家乡写春联”等活动,就是对传统新年民俗文化活动最接地气的传承与创新。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民族文化需经提炼升华才具生命力,才为世界所认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必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不断提高其影响力。

  春节申遗成功,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我们应当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一方面,有计划地抢救和申报与传统节庆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另一方面,紧紧盯住荆州独具楚文化特色的年节文化,对伴随年节民俗活动的“非遗”项目进行梳理,与旅游项目和文化活动进行对接,以打造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新亮点。如,可以组织研究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从书中记载的古代荆楚岁时节令民俗风情入手,创新传统节日特别是二十四节气的荆州表达方式,从节令的习俗活动和美食入手,以展现“不一样”的文化习俗,从旅游的角度,打造月月都有新主题、旬旬习俗不一样的旅游新产品。

  总之,要弘扬荆州地方节庆文化和习俗文化,想方设法让藏在博物馆中、压在故纸堆里、埋在地底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可以触摸、互动甚至品尝的新的文化形态,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