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慧 范康扬
在湖北中南部,长江荆江段北岸,有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沙市,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一座活力四射的体育之城。
沙市是奥运冠军吉新鹏、谌龙,世界冠军郭振东、王祉怡的家乡,堪称“育羽摇篮”,羽毛球运动“家底深厚”,羽毛球运动已成为沙市全民健身与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闪亮名片,蓬勃发展。
小小球场上,无数人挥洒汗水,追逐梦想……
全民参与 点燃运动激情
全民健身,“羽”球飞扬。每到傍晚,每个周末、节假日,在沙市区滨江羽毛球场、沙北羽毛球馆和许多小区活动场地,纷纷响起清脆的击球声。
从退休教师到外卖骑手,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到精神矍铄的老者,不同年龄层的沙市人都沉浸在羽毛球带来的快乐中。每周都举办的群众羽毛球赛,已成为流动的社交盛会,连接了不同年龄层的沙市人,羽毛球已成为纽带,展现出新时代的沙市活力。
白羽为墨书写教体融合
校园里,羽毛球运动同样备受青睐,随处可见学生们挥拍击球的身影。
近年来,沙市区不仅把羽毛球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成为课后服务和体育社团的重要项目,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2022年,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在沙市区命名8所“一校一品”羽毛球推广示范学校和1所特色学校,并给予器材和经费支持,助力羽毛球运动在校园扎根。
培育人才 打造竞技高地
在人才培养方面,沙市区采用系统化的青训体系与人才选拔机制,区教育局和学校积极配合市体校,做好羽毛球人才选拔和训练工作。多所中小学与体育部门合作,将羽毛球纳入校本课程或特色项目,通过“兴趣班—校队—市队—省队”的阶梯式培养,层层筛选优秀苗子。
目前,在市体校常训的沙市学生有近60人,近五年向湖北省队输送了15名青少年运动员,潘胤龙等入选国青队和国少队。许多家长表示,让孩子学习羽毛球,不仅强身健体,更希望孩子能传承沙市羽毛球的优良传统,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乘“羽”而上 打造赛事之城
当一座城市将运动刻入基因,获得的不仅是奖牌与荣耀,更是汇聚起助推城市发展的磅礴力量。沙市区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展现了体育事业的活力与潜力,更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它将沙市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沙市区正在积极筹备赛事,带动羽毛球培训等产业发展。同时,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特色品牌,实现城市与赛事的“双向奔赴”。未来,沙市区将继续深耕羽毛球领域,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让羽毛球这张城市名片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