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21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现代农业,“蔬”写一棚春色

  □ 通讯员 松公宣

  近日,松滋沙道观镇邵家铺村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工人们忙着给即将上市的青茄子、豆豇除草、揭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种的青茄子和白豆角3月份就能上市,比露天种植的提前近一个月,抢占了市场先机,价格自然就上去了。”邵家铺村“两委”成员田道明高兴地说。

  2024年4月,邵家铺村引进富美投公司,流转村集体土地160亩,建成122个现代化蔬菜大棚。同年7月,基地正式投入运营,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绍兴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运营,主要种植茄子、豆角、青豆、黄瓜等大棚蔬菜。

  “我们种的蔬菜品质好,根本不愁销路!”田道明介绍,基地的蔬菜主要销往荆州两湖市场和宜昌等地,黄心大白菜更是远销广东虎门,深受消费者青睐。以茄子为例,每个大棚的毛利润可达1万多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大棚蔬菜种植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从大棚开始建设起,我就在合作社干活,种黄瓜、茄子、管理大棚,不仅每天能挣130元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工打工强多了!”村民李帮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像她一样,许多村民都在基地找到工作,实现增收致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地每年可带动农户增收2万元、村集体增收2万元,带动合作社增收200万元。

  放眼未来,邵家铺村信心满怀,村“两委”计划引进更多优质品种,依托沙道观镇“涴米河畔”区域公共品牌,让邵家铺村的蔬菜走向更广阔市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