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25日
第A001版:头版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

用匠心守护历史

    方北松(左一)带领荆州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揭取秦家咀楚简。(荆州文保中心供图)

  □ 记者 伍丹

  早春时节,万物萌发。三国公园外,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公园内,荆州文保中心里,依旧寂静如常。文物修复师正潜心其中,对荆州秦家咀楚墓出土的简牍进行清洗、修复。一枚枚简牍带着千年的印记,浸润在小小的方盒里,等待着“重生”的那一刻。

  作为荆州文物保护工作带头人,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坚守文保事业36年,带领一群“文物医生”,为国内27个省市、130余家文博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在全国建立八大工作站,累计实施文保项目200项,帮助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复活”,让18万枚竹木简牍“重见天日”。

  一件件“重生”的文物,印证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激荡着无数人心中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也让方北松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文物保护事业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完成的大事业。”方北松自202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时刻关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做好文化传承与弘扬这一重大任务与自己的履职工作深度融合。

  2024年全国两会,方北松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基层文物保护实际提出相关建议。“每年考古发掘出土一定数量的有机质质地的文物,其中有木漆器、简牍、纺织品等。这些文物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病害比较多,如不及时保护,容易发生严重的本体损害。”方北松说,除部分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珍贵有机质文物得到及时保护修复外,大多数没有立即开始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因此,他提出,文物大省应增加文物保护事业经费的建议,希望能把文物保护经费更多地向文物本体保护倾斜。

  “建议提出后,相关部门认真给出了答复,表示将深入调研各文物大省相关情况,结合文物法要求,推动地方增加文物保护经费,并督促各地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经费使用效率,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质量。”方北松说。

  今年,方北松准备就文物修复技术领域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加强简牍文物信息提取所需仪器设备的研发力度。他说,目前荆州文保中心使用的进口设备即将停产,“如果自主研发这项设备,不仅能提升简牍信息读取能力,还有利于考古工作发展,提高技术水平。”

  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用信念扛起传承大旗。今年是方北松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他表示,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将立足本职工作,带领荆州文保中心努力开展各项文物保护科研工作,为全国出土有机质文物保护作出更大贡献,同时聚焦群众关切,实地调查研究,为文物事业、文化传承积极建言献策。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