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26日
第A006版:教育聚焦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例谈

  □ 松滋市洈水镇西斋小学 李妮

  就学生的习作练习而言,三年级是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作文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信心。面对命题作文这个新的学习任务,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笔,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他们尚不具备将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字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传授写作技巧,而是要帮助学生开启心灵的眼睛,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感受表达的乐趣。

  唤醒表达的欲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故事家,他们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观察视角。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一次课间的偶遇事件,一场雨雪的降临,甚至是一个同学的新装束,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在课堂上,我常常带领学生玩“生活放大镜”的游戏,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变化,描述同学的表情,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写下来。通过这些平常的练习,学生逐渐明白,写作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在小练笔时,一名学生写了《教室里的不速之客》,细致地描述了一只鸟儿飞进教室的过程,还加入了丰富的想象。这篇文章让我深受触动,只要用心观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所有的孩子都能写好作文。

  搭建表达的支架。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但如何将观察转化为文字,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我常常使用“五感观察法”,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双手触摸、用心灵感受,全方位地感知事物。在指导学生描写时,我会提供可用的句式支架。比如描写人物时,可以用“他有着……笑起来……说话时……”的句式;描写景物时,可以用“我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的句式。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支架不是限制,而是帮助学生迈出写作第一步的必要工具,运用得当极有作用。批改作文时,我注重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准确的用词,我都会用红笔圈出,并在旁边画上笑脸。这种积极的反馈,也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培养表达的习惯。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我经常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作文,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通过模仿优秀作品,让学生逐渐掌握表达技巧。在班级里,我建立了“写作成长档案”,记录每名学生的进步。定期举办“作文分享会”,让学生互相欣赏习作,积累写作方法。这些活动对于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他们的作文不再空洞,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他们的语言不再生硬,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当学生有了写作习惯,写作教学的成功就有了真正的可能。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进程,其间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用智慧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用爱心引领学生的写作之路,方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表达的乐趣,让童心在笔尖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