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周蓉 陈丹 特约记者 董铭 许露阳 通讯员 黄小静 冉秋实
沙市区是荆州市中心城区,素有“三楚名镇”“百年商埠”“江汉明珠”的美誉,是荆州市金融、商贸、物流和信息中心。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竞进提质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突破700亿元,占全市五分之一,首次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连续三年荣登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百强区三张榜单,先后获评第二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县等国省荣誉36项。
站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荆州中心城区领跑的高度,沙市区如何扛牢使命担当,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本报记者专访沙市区委书记卢永桢。
“五点发力”拼开局 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问:沙市区作为荆州中心城区,在建功“支点建设”中如何认识城区领跑?
答:沙市区着眼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号召全区上下强化支点意识、扛牢领跑使命。城区领跑是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的具体行动。我理解的城区领跑,就是从横向看,在区域发展上要快于、好于、强于其他地区;从纵向看,在高质量发展上要快于、好于、强于往年水平;从维度看,就是要在经济强、生态美、治理优、百姓富、作风硬等五点发力,实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跃升。
具体来说,就是坚持“锚定五年、谋准三年、干好每一年”,冲刺经济总量1000亿元关口。持续优化“一轴四圈”消费格局,加快建设江汉平原消费中心,创成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沙市;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沙市、平安沙市;坚持“小切口、大民生”,推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营造“只为干成找办法”的实干氛围,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面着力”促融合 向“新”而行添动力
问:“支点建设”必须要有产业、项目做支撑。沙市区如何在产业融合创新和项目建设上奋力奔跑?
答: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树牢“投资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着力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做优产业结构。特一产,大力实施“七特发力、百企矩阵”乡村产业提能工程,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强二产,坚持科技打头阵,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等五大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00家、“瞪羚”企业达到15家。同时,以供应链建设重构制造业版图,以实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优三产,聚焦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紧盯总量提升抓培育,确保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6家,巩固全市领先地位。
二是做实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投资提质年活动,抢抓政策性资金增发机遇,重点瞄准“4+1”主导产业和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风口,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10个。全力推动谋划储备的总投资830亿元、260个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
三是做强企业实力。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加强“五鹰”企业梯度培育,支持企业竞逐细分赛道。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单项冠军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市场主体突破12万户,“四上”企业突破1200家。
“区域协同”聚合力 城乡融合谱新篇
问:“区域协同”才能抬升整体竞争力,沙市区如何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答:我们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抓好城市更新,建好和美乡村,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是加快推进活力在新城。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新城招商,组建12个专业小组,通过地块包保、配套打通、深挖业态、培养生态一体联动,尽快在面上起势、点上突破、局部出亮点。坚持“投资人+EPC+O”融资、策划重大项目争资、收储土地增值注资“三资”联动,招引更多“城市合伙人”。前瞻谋划产业孵化中心(西塔)建设,稳步推进两湖市场搬迁,加快推动江汉平原产业交流中心等项目落地见效。推进“数公基”建设,推动“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聚集更多新市民。
二是加快推进繁荣在老城。以打造江汉平原消费中心为统领,沿城市中轴线推进商业北进,构建“一轴四圈”商业主动脉,围绕融合型、时尚型、策展型、社区型商业持续发力,更高水平推进业态更新、基础设施更新、治理更新。用好沙市码头文创园保护利用经验,引导社会力量激活胜利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以江汉社区全国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完整社区、精品街区、活力片区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实力在镇域。突出“一镇一品”,在“四上”企业培育、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上持续发力,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镇域经济“小老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片带引领、乡村和美、全域共富”行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力争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百万元村”突破10个。
强化意识抓落实 建功支点勇争先
问:建功支点新征程上,沙市区广大党员干部怎样敢闯敢拼、奋勇争先?
答:我们将大力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按照支点建设的要求定目标、找路径、抓落实,引导党员干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可以,把可以做到极致。
在强化“只为干成找办法”的能力意识上下功夫,定期通报“干成事”的正反面典型,破解干部的居中意识和路径依赖;在强化“今晚再晚也是早”的效率意识上下功夫,让“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在沙市蔚然成风;在强化“不干一流不罢休”的争先意识上下功夫,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激励党员干部在建功支点、城区领跑中挺膺担当、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