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28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松西河上“摆渡人”熊克权——

守护乡亲们的“水上桥梁”

  在公安县狮子口镇金龙闸渡口的渡船上,他风雨无阻,做了43年摆渡人。在松西河上,他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坚守,搭建起了一座安全与温暖的桥梁。近日,《好人开讲》栏目刊播了摆渡人熊克权的故事。

  在公安县狮子口镇金龙闸渡口,有一艘往来于松西河两岸的渡船,承载着两岸居民的日常出行,船上有位热情和蔼的摆渡人,他就是熊克权,今年63岁。

  熊克权从小便与渡船结下不解之缘——他的父亲也是一名摆渡人。20岁那年,刚刚毕业的他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在众多可能性中,他最终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

  在熊克权的印象中,最初的渡船还是简陋的木船。渐渐地,木船被铁船取代,如今更是升级为现代化的车客渡船。

  渡船在变,熊克权忙碌的身影从未改变。每天天没亮,他就来到渡口,仔细检查船只状况,迎接两岸等候的乘客和车辆。

  “每天要开五六十个回合,不管人多人少,哪怕是一个人,我也要把他送过去。”熊克权说。

  金龙闸渡口所在的松西河宽约500米,如果走公路,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绕行几十公里,但从金龙闸渡口过河,只需要短短几分钟。

  数十年来,坐船过河一直是两岸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

  熊克权的渡船收取一定费用:每人2元,摩托车5元,小汽车20元。他说:“适当收费是为了保障船只正常运行,钱收多收少其实无所谓,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熊克权还有一位搭档,叫陈仁全,两人不仅是配合默契的工作伙伴,生活中还是亲家。他们在渡船上分工明确,共同保障着每一次航行的安全。

  在渡船上,熊克权不仅是摆渡人,更是乘客们的贴心朋友。他熟悉每一位常客,大家提起他,也总是赞不绝口。

  摆渡工作除了要细心之外,还需应对各种挑战:夏季暴雨频繁,水流湍急,增加了航行难度;冬季寒风凛冽,在露天的船舱内,手脚常常被冻得麻木。

  但对这些辛苦,熊克权早已习惯。他说:“渡船工作辛苦是很正常的,你只要把自己保护好,把船上的人保护好就行了。”

  43年来,熊克权默默守护着家乡的河流和过河的人们,在小小的渡口见证着时代的不断变迁。

  寒来暑往,无论风吹日晒、刮风下雨,除了极端恶劣天气,熊克权都坚守在渡口。他的儿子也已通过培训拿到船员证,随时准备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保障两岸人民的安全顺畅出行。

  (记者 廖梦 范振宇)

  编辑观点:

  松西河静静流淌,见证着摆渡人的故事。63岁的熊克权,与河为伴,以船为家,每天穿行在河面为乡亲们摆渡。没想到,这一干,就是43年。哪怕是一个人过河,他也摆渡,钱多钱少无所谓。在乡亲们的眼里,他就是“灵魂摆渡人”。他风雨无阻,默默守护着家乡的河流和居民的平安出行。

  熊克权和这膄来来回回的渡船,如同一座“水上桥梁”,串联起当地人的生活和情感。只要乡亲们需要,船就不会停,继续守护一江两岸温情岁月。只要有人愿当摆渡人,它就会持续见证时代的变迁和坚守的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