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朱万 王璞)为破解地籍调查成果难以沿用共享等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地籍调查贯穿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成功纳入省级试点改革事项。该改革探索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地籍调查工作流程,制定地籍测绘标准,提升地籍数据共享应用能力,助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规范地籍调查工作要求。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召开工作研讨会,通过业务需求调研走访摸排,出台监利市地籍调查管理制度、监利市地籍调查成果审核细则、监利市地籍调查成果质量检查规范、监利市地籍调查不动产单元编制应用规范、监利市地籍调查成果共享服务标准规范等5项规范性文件。
分阶段建设地籍数据库。全面梳理建设项目6个阶段、10项具体地籍调查内容,明确共22项地籍调查成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监利市地籍数据库标准,收集清理监利市范围矢量图层数据,逐步建立地籍数据库,收集清理28个图层,入库110万条数据,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地籍调查数据库,为后续的深化应用奠定基础。
深化应用地籍调查成果。充分利用地籍数据库已有数据,积极推进地籍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改造,建设地籍数据管理系统、地籍数据更新系统。通过衔接“多测合一”,将地籍调查成果共享至“一码管地”,在办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用地报批、规划用地核实等审批业务时,提供地籍调查成果,进行权属核实,有效避免权属重叠,提升工作效能。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加快推进业务全流程系统对接,结合监利市及上级单位已有信息化基础,通过数据接口对接,形成覆盖整个土地管理业务线上审批流程,探索地籍可视化应用共享,实现地籍数据动态更新,构建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地籍数据共享体系,进一步增强地籍数据的展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