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育松
凛冽的寒冬一过,春风轻轻拨动着柳树的春帘,点燃了桃树粉红的小花朵,吹皱了池塘的涟漪,丝丝春雨浸润了凄凄的芳草,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不经意间,那明媚的阳光下,金黄的油菜花,嘤嘤嗡嗡的小蜜蜂,池塘里跳跃的鱼儿,成为你生活的一瞬。
燕子今春到,茅堂水郭西。小时候住在乡下,每到这个时节,乡村的春天似乎总以燕子的到来拉开序幕。一群群小精灵成群结队的到来,然后散落在广袤的乡村大地。大人们常说,燕子是报春者,要以待客之道对待。我们以真诚的目光打量着这群小精灵,乌黑油亮的头背,白色的前胸,小巧的喙,叉开翘起的尾,很有绅士派头。它们时而翱翔在天空,展现出柔美的舞姿,任意裁剪着湛蓝的天空;时而悠闲地站立在乡村高低起伏电线上,沐浴着清晨的娇阳。他们喜欢整齐有序地站成一排,一副纪律严明的样子,不时用好奇的目光俯视着它的新家。灵动可爱是它的底色,燕子有些闲不住,一会儿啄羽毛,一会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要把春天最美的时光嗨个够。
与其它鸟类筑巢于树杈不同,燕子喜欢在屋内筑巢繁衍生息。据说燕子在谁家筑巢,就表明那一家人和睦团结,善良友爱。因此,在春天,各家各户都会将冬天关门闭户的习惯改掉,纷纷开门迎宾,欢迎这群小精灵来安家,它们也会客气地在中厅呢喃一番,仿佛是感谢主人借居给它。
有事外出,也会故意留道门缝,让燕子能够自由出入。燕子外出觅食,回家的时间不定,小燕子正熬熬待哺,有时看到巢内的乳燕张着嘴直叫唤,我也替燕妈妈着急。外出之前总记得看看门窗,要给燕子留个“特别通道”。学会和睦相处,学会替别人着想,似乎是从小时候的春天开始的。大人常教育我们,燕巢是燕子衔泥衔草一口一口筑起来,有时不成功还会半途坍塌,又得重头再来,实属不易,就像我们种粮盖房一样,一切都是汗水的结晶,我们不禁对燕子的执着与勤劳钦佩不已。
春天的晚上,我们一般都休息得比较早,夜间尽量少有响动,大人说大家里面有小家,燕子比较敏感,不要吵到那一窝燕子的瞌睡。春雨常骤急,夜间时有呼呼刮起的风和急促拍打在瓦上的雨,每当此时,燕巢内也偶有鸣叫声,我就想,此刻它们是否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呢? 人勤春早,燕勤早春。明媚的阳光尚未升起,早起的燕子已经外出了,剩下一群乳燕在巢中安眠,它们是否也会一觉醒来,看不到燕妈妈,惊恐的哭闹一番呢? 每次吃饭,我总会下意识用眼瞟一瞟屋角壁上的燕子,心想它们吃过饭了没有呢?
秋天来临,燕子走了,心中还有些不舍,那些叽叽喳喳的声音,突然有一天变得安静了,心里似乎有些空落落的。大人们说,来年,它们还会来,会带着它们的儿女来。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有燕归来,打开那扇门,门外的春意昂然,万物吐新,在春天我们可以尽情地拥抱自然,享受人与万物和谐共处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