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3月03日
第A003版:第四届湖北(荆州)体育产业发展大会·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潮起扬帆 共绘体育产业新蓝图

——第四届湖北(荆州)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侧记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芳:

    体文旅展商融合  开拓经济新赛道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对GDP贡献率从2007年的0.47%跃升至2023年的1.18%,增长超2.5倍,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旺盛需求,为体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通过“体育+文化+旅游+商业+会展”多业态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垂直维度上,形成“赛事策划-场馆运营-商业服务-旅游引流”闭环,提升产业附加值;水平维度上,打造体育主题文旅线路、体育文化展览等复合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组织维度上,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技术维度上,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沉浸式场景,提升产业竞争力。

    体文旅展商产业融合以“宜融则融,能融则融”为核心理念,通过打破行业壁垒、构建多业态共生生态,激活市场,撬动消费。以市场驱动为导向,满足多元化需求,深化供给侧改革,提供优质体育产品,推动品牌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模式,强化政策保障与资源整合,推动跨行业与跨区域合作,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荆州市体育局局长杨帆:

    赛事经济激活城市动能  体育智造塑造荆州新名片

    去年,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29平方米,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全市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现有体育主体1849家。预计今年我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接近12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超过2330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120亿元。这些元素有助荆州绘制一幅从体育装备制造到体育服务供给,横跨体育教育培训与体育旅游开发的多元化、现代化产业蓝图。

    赛事经济是荆州体育产业的一大亮点。2024年我市成功举办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中国龙舟邀请赛、荆州马拉松等多项精品赛事。此外,还开发了马拉松文创礼盒,在龙舟赛期间举办端午美食集会和“荆街不夜城”活动,让赛事与文旅深度融合。2024年,我市各项赛事参赛、观赛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带动重点景区游客量增长40%,旅游餐饮住宿消费超20亿元。

    2025年,荆州将以建成“体育强市”为目标,以建设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为抓手,深入实施“五大工程”,“五企行动”,实现产业融合再突破、企业能级再突破、服务民生再突破。

    莫干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郎阳升:

    让户外运动赋能地方文旅

    荆州是一座千年古城,不少人通过书本、电影了解荆州。想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荆州、爱上荆州,户外运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户外运动是依托自然环境,以体验或探索为主要目的的各类体育活动,凭借高关联性和强带动性,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展现出多元化发展的亮点。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眼里,户外运动已成为一种生活化的社交手段,他们期待更接近自然的体验,充满激情与创意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跟着赛事去旅行”。户外运动赛事与旅游的融合已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浙江省湖州市的莫干山度假区,以“让莫干山动起来”为主题,让凯乐石、TNF、斯巴达等具有影响力品牌赛事落地,让莫干山迅速“出圈”,“流量”变“留量”。

    荆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资源,可以将户外运动作为文旅发展的切入点、吸引点,围绕当下年轻人所喜爱的桨板、龙舟、古城墙接力赛等户外运动展开策划,让户外运动赋能地方文旅,助力文旅体深度融合。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裕雄:

    让赛事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赛事经济的兴起,体育赛事不仅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更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赛事经济的崛起背后,既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群众精神消费需求的提升和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

    如何抓住消费者需求,实现“跟着赛事去旅游”的目标,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荆州龙舟赛为例,龙舟赛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群众

    基础的体育赛事,具备了聚集人气的先天条件。政府应抓住这一热点,通过打造赛事IP、用好媒体力量、组织赛事传播等手段,将赛事打造成城市形象、文化和旅游传播的新平台。同时,通过赛事汇聚人气、释放城市魅力,龙舟赛既带动体育赛事消费,又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要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作用,需要精准的顶层设计。政府应主导构建赛事体系,以形象、效益和流量为关键点,推动文化、体育、商业和旅游等多种业态的融合发展。通过打破产业壁垒,解决业态融合中的共性问题,赛事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因此,赛事经济不仅是体育产业的延伸,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圣鑫:

    深挖地域文化基因  培育可持续赛事IP

    赛事经济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要实现其价值,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品牌。以“村BA”赛事的成功举办为例,任何赛事的成功都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参与和深厚的本地基础。不能只看到别人赛事的亮点,而忽视本地实际情况。赛事项目是否能够被本地群众接受和认可,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

    另外,发展赛事经济需要注重赛事的持续性和质量。赛事必须具有竞争性,同时保持较高的质量水平,才能吸引更多参与者和观众,形成良性循环。此外,赛事的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包括场地设施、赛事组织、宣传推广等环节都需要系统规划和高效执行。

    对于如何将成功的赛事经济经验复制到本地,各地应首先反思本地的体育项目是否具备成为“城市名片”的潜力。体育赛事有足够的参与群体、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武汉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陈林祥:

    以赛事经济“引燃”消费活力

    202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武汉打造成赛事名城,要围绕着赛事名城要做好落实和支撑。近年来,武汉在致力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积极推动赛事经济发展,将其作为培育消费新热点的重要方向。通过引进和培育高端赛事,如武汉马拉松、武汉网球公开赛等,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还拉动了体育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中,赛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赛事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还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未来,武汉将继续发挥赛事经济的作用,通过引进更多国际顶级赛事、培育本土特色赛事IP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武汉还将加强赛事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赛事经济产业链,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北京雪帮雪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伍斌:

    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冰雪赛事品牌

    当前,我国冰雪运动的覆盖人群愈发广泛,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全国许多地方,正如火如荼地掀起冰雪热潮,大众对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热情不断高涨,冰雪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未来,人们对冰雪消费的需求将呈现更加个性化、多元化趋势,要克服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理念,加快从以前单一的滑雪、看雪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转型,推动我国冰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将大型冰雪赛事引入湖北的冰雪场馆,需要从提升场馆设施水平、引进和培养专业赛事运营团队、积极争取国内外高水平冰雪赛事落地等方面下功夫。要探索冰雪赛事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赛事经济,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冰雪赛事品牌。

    大会现场。(记者 张梦瑶 摄)

  □ 记者 伍丹

  开一场盛会、搭一个平台、兴一方产业。

  浩荡荆江九百里,巍峨楚天三千年。许多人的印象里,荆州是因史闻名的城市,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是楚国故都、三国名城。在第四届湖北(荆州)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政府部门、体育企业、专家学者、行业协会的200余位代表莅临荆州,访企业、进车间,进景区、探赛场。荆州再次“刷新”形象——这里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这里文化与生态相衬,旅游与体育共兴,这里将成为越来越多体育爱好者向往的运动天堂。

  荆州体育产业一路走来成绩斐然。2024年,40余项高规格赛事相继落地荆州,仅中国・荆州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品牌价值就超12亿元。“速力复材”闪耀巴黎奥运会,翔驰运动在滑雪装备制造领域独占鳌头,石首华中体育产业园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第四届湖北(荆州)体育产业发展大会,让荆州体育精品项目有了一个推介的窗口,让荆州体育产业被推广、被认识、被了解。

  这是一场体育的盛会。固定器、滑雪靴、滑雪板……位于公安县的湖北翔驰运动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冰雪项目用品琳琅满目,这些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产品,让参会代表们为之欣喜;在速力复合材料(湖北)有限公司,仅12公斤重的海洋艇、2公斤重的冲浪板,亮相巴黎奥运会的风帆水翼器材……让参会代表们频频点赞,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留影;在荆州国际卡丁车赛车场,风驰电掣的体验让大家流连忘返。目前,荆州拥有各类体育经营主体近2000家,预计今年体育总产出120亿元,涵盖体育器材制造、体育用品销售、体育赛事运营、体育培训服务等多个领域。这些新兴运动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彰显了湖北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活力、新面貌。

  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如何让体、旅、文、商融合,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旅融合场景下,如何打造户外运动目的地? 怎样利用赛事经济引燃城市消费活力?会上,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的专家学者,浙江郡安里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雪帮雪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等,通过主旨演讲、经验分享、圆桌对话等形式,共谋体育产业之发展,共商体育产业之大计。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盛会进一步深挖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让他们受益良多。

  “这里看到了发展的更多可能。”一场盛会召开,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后劲——

  “户外运动将有力带动文化旅游、装备器材、餐饮住宿等领域发展,湖北要抢抓政策红利,建设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有效提升户外运动产业规模,扩大户外运动产业影响力。”

  “古城荆州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体育、旅游、展览、商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洪湖将融合水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以‘蓝色’‘红色’‘绿色’三色经济为引擎,打造系列品牌赛事,助力湖北体育强省建设。”

  聚智谋远,创新赋能。体验运动项目、交流运动经验、共享体育资源、寻求发展机遇……第四届湖北(荆州)体育产业发展大会,奏响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乐章,为湖北体育产业高质量、新融合、大发展带来新的动能、拓展新的空间、筑高新的平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