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熊丹)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的期待。3月3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在荆全国人大代表抵达北京,开启庄严而神圣的履职之旅。一到驻地,代表们迅速进入“两会状态”,开始阅读大会材料,学习工作纪律,讨论修改建议。
构建现代水网、乡村人才培养、荆楚文化保护传承……3月4日,通过电话和微信,代表们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今年的建议提交情况,言语间传递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涨的履职热情。
“去年提交的建议均获相关部门积极回应,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履职的价值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江陵县疾控中心国家血防基地办主任李霞说,多年来她持续关注荆州产业交通发展,今年提出将荆州纳入《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五五"发展规划》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议,助力家乡交通建设再上新台阶。
“乡村振兴需要技术和人才,我要把最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一直奔走在田间地头,听民情、集民意,行囊中装满了群众对乡村技术人才的期盼,她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等建议,期待国家能出台更多助农惠农政策。
如何让简牍修复更为科学、更有效率? 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在一次次实验中寻找答案,今年全国两会,他结合工作调研实际,围绕简牍修复技术提出建议,希望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力度,让文物修复有更多科技力量加持。
“建议只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把问题提在关键处、说到点子上。”全国人大代表、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埫村党总支书记吉明东讲述了自己的履职心得,去年,他多次调研松滋地区流域治理情况,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掌握了大量鲜活的一手素材。今年,他将围绕松滋江堤综合整治、松西河航道整治等提出自己的“金点子”。
带着民意赴盛会,满怀信心向未来。代表们表示,将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期待,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圆满完成大会各项议程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