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熊丹)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在荆全国人大代表步入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场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会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在荆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们分享感想感悟、畅谈发展信心、热议发展举措。
“报告提神、提气、提劲,对全年工作作出指引,让我们有了更好的预期、更强的信心。”当日中午,全国人大代表、江陵县疾控中心国家血防基地办主任李霞告诉记者,今年报告中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内容,“干货”满满,亮点频出,这份沉甸甸的报告,既是令人自豪的“成绩单”,也是光荣艰巨的“任务书”、催人奋进的“动员令”。
“报告中提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文明乡风建设’,一直是我和乡亲们的‘心头事’。”全国人大代表、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埫村党总支书记吉明东谈及家乡发展,深有感触。他表示,如今,三堰埫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工作全面铺开,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他将继续搭建好服务平台,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太振奋了! 我今年带来的建议,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不谋而合。”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表示,她从政府工作报告里感受到了满满的为民情怀,报告提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等相关内容,都是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她相信,有助农政策支持,更多发展成果将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这让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在肩。他表示,当前,荆州正统筹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作为一名文保工作者,他将继续坚守在文物保护工作一线,为加强荆楚文化等特色资源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