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在参与的审计项目中发现有问题案件10余起,撰写的论文荣获全省青年审计论坛二等奖、课题研究报告入选中国审计学会2023年度课题……
在市审计局,像杨天明这样的年轻后生不仅是排头兵,也是主力军。近5年,该局招入近40名年轻干部,40岁以下年轻党员占一半以上。
后浪奔涌,如何激荡起青春正能量?2022年,“青年审计说”党建品牌应运而生。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搭建的“微党课”、专题演讲等交流学习、亮晒成果的互动平台,帮助干部补齐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逐渐成为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加油站”、改进审计作风的“明镜台”。
市审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瞿明莉说,许多年轻干部刚进入岗位角色,经验不足,“青年审计说”从查、写、说三个方面对症下药,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
3年举办30余场“微课堂”——
言传力行,审计精神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什么是审计精神?
在市审计局最近举办的一次“青年审计说·微课堂”上,青年党员李雨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对这个问题的所思所悟。
2021年,李雨婷所在审计小组负责对公安县一乡镇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其中关于乡村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资金安排“有问题”:垃圾焚烧厂处理1立方米垃圾约需80元,该镇共约3万立方米垃圾和渗滤液,却只申请资金83万元。剩余的垃圾去哪了?
后查明,因经费短缺,施工方将垃圾随意掩埋、倾倒。按照工作流程,审计小组在完成取证、撰写报告、提交给地方政府处理后,便可“鸣金收兵”。
考虑到该县河网密布、农田成片,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垃圾,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大家当机立断,必须“多点事、尽份责”——第一时间联系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求迅速查清填埋点,立即整改。
看着一车车运走的垃圾,村民们对审计组鼓掌致谢。正是他们的“多事”精神,让群众少了一桩“烦心事”。
“审计审计,为民而审、为国而计,我们要想在前、走在前,把为党为民的政治情怀贯穿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做实干担当的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人——这就是我理解的审计精神。”微课堂接近尾声,李雨婷的一番铿锵话语,为这堂课画上圆满句号。
3年来,市审计局举办“微课堂”30余场,每次由1至2名局内年轻党员干部授课,支部党员现场点评,评议结果纳入机关党建绩效考核加分项。
从政治理论到专业技能全覆盖,从党员干部向全体干部拓展,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教育延伸……在“青年审计说”品牌打造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党性、作风得到一次又一次浸润洗礼,审计精神在听、看、行、思中不断向下扎根。
一年查出违纪违规资金5.08亿元——
“丰果”出穗,以审计之力护航发展
党建与审计“一张皮”,审计与经济“一条线”。
近年来,市审计局积极主动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聚焦重大政策落地、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民生实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保障、规范促进、决策参谋作用。
2023年7月至9月,市审计局开展市本级2019年至2021年涉企发展环境专项审计调查,发现我市部分部门超范围收取保证金,在市审计局的督促下,涉企保证金管理部门迅速与财政、银行等对接发布公告,联系企业、部门清退到期保证金5037.35万元。
以审促治。在审计局的建议下,相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完善了《荆州市工业企业技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等4个管理办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审”时度势。针对近年来我市投资规模显著增长,建设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市实际,市审计局代市政府起草新的审计办法,最终出台《荆州市本级政府投资和公共工程项目审计办法》,以审计之力提高我市投资效益,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市审计局开展审计项目34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22.33亿元,移送线索10余起,上报专报20篇次,市领导批示26次,切实扛起经济监督“特种部队”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