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3月08日
第A004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做客《行风热线》,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春耕春管正当时

  作为农业大市、粮食大市,荆州始终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3月7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险峰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围绕2024年我市粮食生产情况和2025年春耕备耕工作,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我市粮食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

  2024年是农业灾害多发重发的一年、也是抗灾夺丰收的一年。陈险峰介绍,这一年里,我市先后遭遇低温雨雪冰冻、春季低温阴雨、梅雨期洪涝、夏秋持续高温等气象灾害,夏粮、早稻、秋粮不同程度受灾。全市各级各部门与广大群众积极应对,密切配合,合力抗灾救灾,全力复工复产,全年粮油生产获得较好收成。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据统计,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约1071.11万亩,同比增长5.05万亩、增幅0.47%;总产457.56万吨(91.51亿斤),同比增长0.54万吨、增幅0.12%;单产427.18公斤/亩,同比略减1.52公斤/亩、减幅0.35%。其中,大豆播种面积68.81万亩,同比增长0.7万亩。我市粮食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

  经济作物稳中有增。2024年,全市油料面积359.72万亩,同比增长8.77万亩、增幅2.5%,产量60.28万吨,同比减少0.47万吨、减幅0.77%,大灾之下产量相对稳定。全市蔬菜预计播种面积156.24万亩,同比增长2.08万亩、增幅1.3%,预计总产(含食用菌)353.23万吨,同比增长6.95万吨、增幅2%,全年蔬菜市场形势总体量足价稳。全市水果(含西甜瓜)预计总面积约64.16万亩,同比增长1.46万亩、增幅2.33%,预计总产129.61万吨,同比增长3.81万吨、增幅3.03%。

  品牌建设加快推进。我市积极主动融入省级“江汉大米”品牌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 全面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实施意见》,组织推荐5家企业入选“江汉大米”核心企业(全省20家、占比25%),3家企业入选后备企业(全省10家、占比30%);种植“江汉大米”主导品种90万亩,争取“江汉大米”核心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资金2733万元;融合推进“江汉大米”与荆州味道品牌宣传,扩大荆州大米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市加快打造“江汉大米”核心区,将有力推动荆州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加强小麦油菜病虫害科学防治

  3月是小麦、油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门自2月下旬以来开展了田间调查,发现我市小麦、油菜病虫害有两个发生特点,分别为病害见病迟、发病轻,虫害较去年重。其主要原因为去年2月低温雨雪导致田间冻害发生较重,小麦、油菜抗逆性降低,越冬虫源基数下降。

  农业农村部门提醒,今年2月气温较去年同期偏高,预计3月多冷空气、降水过程,综合气象条件分析,预计今年小麦条锈病中等发生(3级),发病高峰在3月中下旬;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4级),发病高峰在4月中下旬。

  农业农村部门建议,各地和广大农民要及时清理三沟,降低田间水位,提高作物抗病能力。3月上中旬需重点防治油菜菌核病,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防治一次,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啶酰菌胺、氯啶菌酯、咪鲜胺等农药结合“一促四防”进行防治。3月上中旬需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兼治白粉病、纹枯病,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采取“见点打片、见片打面”策略,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吡唑醚菌酯、三唑酮等药剂防治;3月下旬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见花施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结合“一喷三防”选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编辑观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勤,关键在积极作为、抢抓主动权。各地要加强农资农机市场监管、开展春耕生产社会化服务、做好田间管理,掀起齐心合力抓备耕、保春耕的春季农业生产热潮,为抢农时赢得时间和主动,为夏季和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