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思明 孙颖
在荆州市中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汽车后”市场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对拆解下来的可再利用汽车零部件进行分类整理。“车上的钢铁、海绵、玻璃都能变废为宝,通过回炉加工再利用。”公司总经理曾平介绍,对接绿色循环产业,报废汽车在这里经历一场神奇的“变身”之旅。
2023年1月,中楚环保公司获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省级认定资质,建有中楚汽车检测中心和报废机动车回收中心,其中报废机动车回收中心总投资1.4亿元,年拆解能力达1万辆,成为荆州高新区绿色循环经济新亮点。
近年来,依托荆州市汽车检测检修行业协会,公司形成了从汽车上牌到报废、回收和改装的全产业链。2024年,该公司家用小汽车拆解业务量达到5000辆,共有5000吨钢铁等物资参与生产循环。
记者在现场看到,厂区内空地上到处是等待处理或正在处理的报废汽车。“原先,报废的汽车就是令人头疼的大块头垃圾。”曾平说,现在经过查验、清洗、拆解、再造等环节,这些零部件可投入其他市场。例如钢铁等金属件,会送到就近的冶炼厂重新回炉冶炼,参与循环利用。2024年,该公司报废汽车零部件循环业务产值已超1000万元,实现环保价值和经济价值双丰收。
近年来,该公司还打造了“线上+线下”的汽车回收、修理和价格评估平台,更有利于废旧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处理,促进废旧部件参与循环利用。曾平介绍,以家用轿车车门为例,此前报废汽车车门只能作为废品售卖,而现在通过拆解修理后,可以成为二手车的配件,价值翻倍。
面对加速发展的“汽车后”市场,曾平正积极探索新的技术。他已将目光瞄准新能源汽车早期动力电池“退役”市场。他说,这些电池“退役”后,剩余容量仍较为可观。目前,他正与一家动力电池研究机构对接,探索将重新组合的电池包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储能电池、通信基站、智能路灯等场景,让“退役”电池重新“上岗”。随着回收市场逐步放量,公司正加快布局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等业务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