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融欣
长期以来,监利市受土地分散、产业零散、信息滞后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产值不高、价格不优、竞争力弱,村集体负债累累,极大地影响了乡村经济发展。近年来,监利市以大力推广“一社联百村”模式破局。
“一社联百村”将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的利益紧紧拧在一起,真正让“看得见”的集体经济变为“摸得着”的共享红利,实现企业做大、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三方共赢”。
探索“三四二”联动模式。确立“三张清单”,村级党组织收集、整合群众农业生产需求,形成需求清单;村级党组织认真考察专业合作社办社资源和合作理念,推动鼓励专业合作社出台为农户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的资源清单;村级党组织结合各地农业生产特点,整合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形成联带清单。推出“四套方案”,创新村社对接新模式,按照共商、共创、共建、共赢、共享,共担的合作理念,围绕农民不能种田、不愿种田、不会种田、不敢种田的问题,量身定制土地入股、农田流转、田块托管、服务打包、合作共种等合作模式。进行“二次分配”,在通过充分整合市场资源、行政资源、自然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将产生在合作社内的共同经营收益进行二次分红,按照村集体30%、合作社30%、村民40%的比例进行二次分配。
做好“三个资产”文章。用好“固定资产”,对本村集体资源资产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建立好资源资产台账;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共同认定好本村的闲置地、机动地、旧校舍、旧村部等集体土地和资产,通过引进市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盘活沉睡资产。用实“有形资产”,将村内的低产地、分散地、河港沟渠等有形资产利用起来,通过调、换、合、修、引等方式,引进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将分散地集并、低产地疏挖、沟渠改造,通过入股、租赁、合资等方式,将资产变资金。用活“无形资产”,整合全村农户生产需求形成无形资产,采取与合作社签订服务订单、将生产需求作为股份入股合作社等方式,获得“信息”费用和收益分红,增加集体经济收益。
形成“三方共赢”格局。出台扶持项目,全力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联结多个村,鼓励农户带机入社、带资入社、带人入社,增强合作社服务能力。做强联合体,推行发展共商、资源共享、村社共建、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等“五共助农”机制,推广一田多收、分季合作、统购统销等合作方式,做到统一插播、统一飞防、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购销等“五统一”。破解非粮化,通过联动合作实现农资降价、服务不涨价、收购加价,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破解因种田不赚钱导致的“非粮化”问题,稳定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实现增产又增收,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024年,全市共有61家合作社与135个村进行村社对接,通过资产资源公开发包,村内居间服务,土地流转,资金、资产、土地入股,村社共建开展生产托管服务等多种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2.1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931.12万元。
自推广“一社联百村”发展模式以来,监利以采取“托管式”服务,减轻农户“技术门槛”,降低农户“种植门槛”,实现“共享共担”。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95万亩,服务2.3万名农户,为农户亩均降本35元、增收120元,实现全市农业生产节省成本6825万元,增加产值2.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