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3月17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做客《行风热线》,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优化消费环境 激发消费活力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吕涛涛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围绕我市消费者权益方面有关工作,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去年全市消费投诉呈现五大热点

  2024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平台共接收投诉举报咨询87814件,其中投诉16466件、同比增长13.8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66.7万元。消费投诉呈现以下五个热点——

  预付卡消费问题成“重灾区”。主要问题是预付卡退费,商家关门停业对消费者购买的购物卡、充值卡、会员卡或其他预付费用未做妥善处理,导致预付卡消费纠纷时有发生。

  “法律咨询服务”暗藏消费风险。主要是部分法律服务机构以提供法律咨询、维权、追债等名义收取服务费,且不能履行服务承诺引发的消费纠纷。

  “互联网销售”广告宣传乱象频出。主要问题是部分电商虚构产品效果、夸大产品优势,开展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未经审查,擅自违规发布药品、兽药、保健食品等广告,发布的广告不具有可辨识性,广告内容含“最优”“最高”等绝对化用语。

  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争议不断。主要问题是手机在使用中发热严重,摄像头、主板故障,屏幕模糊、无故黑屏、变形,触屏不灵敏,甚至有个别电商以“高仿机”充当“正品”销售,欺骗消费者,手机在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履行三包责任。

  “羽绒服造假”引发广泛关注。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以“丝”代绒,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售后服务不到位,商家不履行三包责任,电商不履行“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相关规定等。

  今年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开展维权工作

  2025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紧紧围绕“共筑满意消费”消费维权年主题,以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主线,聚焦四大重点开展工作——

  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一是消费投诉举报办理提效行动。健全完善投诉举报快速回应机制,及时回应、快速处理投诉举报,力争按时办结率达到100%。二是无理由退货拓展行动。大力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发展增量提质,全面推行线下无理由退货、异地异店退换货活动。三是投诉信息公示赋能行动。定期公布消费投诉总体情况和个案信息,消费投诉公示率达到95%以上。四是消费纠纷多元化解行动。推动消费纠纷通过ODR源头化解,源头化解率达到20%以上,推动形成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联动衔接的“大调解”格局。

  聚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实施。一是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和民生消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2025年产业链质量提升省级项目。二是持续推动质量品牌创建。开展第七届荆江质量奖评选,办好第十三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荆州赛区活动;动员企业积极申报第三届“湖北精品”,力争成功创建“湖北精品”5个以上。三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主动对标省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开展市级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提升工作质效。

  全力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是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各地各部门存在排除、限制竞争的条款,及时提出修改意见,避免政府不当干预市场竞争,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准入环境。二是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开展整治地方保护、价格监督检查、反不正当竞争守护等专项行动,重点纠治收费不透明、低价低质等“内卷式”恶性竞争,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明码标价问题,依法查处故意隐瞒收费项目、模糊收费标准的企业。三是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深化提质专项行动,推进宜荆荆都市圈市场监管协作联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力守护“三品一特”安全防线。一是坚决守牢食品安全。深化风险防控,升级“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学校食堂、集体配餐单位智能监控全覆盖;深化专项整治,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校园食堂、网络餐饮、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突出问题,结合时令、实情、舆情开展专项治理。二是坚决守护药品安全。有序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品种全覆盖监督检查;开展线上线下“两品一械”专项治理,推进药品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零售药店执业医师监督指导,大力提高药品销售监测监管能力。三是坚决守紧特种设备安全。加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和维保单位的宣传培训,引导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加大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四是坚决守好产品质量安全。聚焦消防产品、燃气器具、电动自行车、儿童用品等10类重点工业品,实施全链条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力争实现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重大质量安全事件“零发生”。

  编辑观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维护了消费者利益,还推动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有效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