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天然 夏雨彬 董浩 特约记者丁美华)3月18日上午,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双优化”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吴锦出席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和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部署,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下足绣花功夫,接续打好“双优化”攻坚战,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干部作风再转变,为整体提升“七力”、建功“支点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实支撑。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迎伟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昌俊,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蒋鸿出席会议。
吴锦指出,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和“双优化”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建功“支点建设”的政治之责,是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缩差领跑的关键之举,是破除顽瘴痼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盯问题破堵点、靶向施策降成本、持之以恒优环境、刀刃向内强作风,推动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发生转折性变化。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接续打好“双优化”攻坚战,系统完善理念思路、目标任务、策略路径、工作抓手,努力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建功“支点建设”硬支撑。
吴锦强调,要下足绣花功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打造高效便捷、利企便民的政务生态,深入推进政府治理改革,在优化政务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上持续用力,抓紧抓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数字政府建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工作,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要打造公平有序、循环畅通的产业生态,紧紧围绕“4611”现代产业体系,健全重点产业“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支持政策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安全有韧性、健康可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和配套保障链。要打造才智涌流、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开展“千人招硕引博计划”,加快推进新一轮科技创新“六大工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要打造功能完善、自由便利的开放生态,抢抓政策机遇,推进新一轮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统筹抓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荆州协同区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申建,努力打造长江中游“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要打造依法办事、公正透明的法治生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力推进涉企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各类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吴锦要求,要提升能力作风,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和“双优化”工作各项任务落实见效。要压紧压实责任,树牢“全市一盘棋”思想,强化工作统筹,注重协调联动,及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切实做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要转变思想观念,始终秉持感恩之心、敬仰之心、包容之心、谦抑之心,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着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爱商、惠商的良好氛围。要抬升发展标杆,对标全国一流、锚定全国最好,跟强的学、与快的赛、向高的攀,坚决破除“小进即满”心态,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改进能力作风,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全面推动理念升级、思路升级、能力升级、作风升级。要优化体制机制,健全问题全周期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要加强督办问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促检查,严格奖优罚劣,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提升、持续优化。
李迎伟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细化目标任务,补齐短板弱项,在巩固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奋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高地。要坚持工作力度与服务温度相统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法治与改革、执法与指导的关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规范涉企执法等重点工作。要坚持立足当前与常态长效相衔接,打响特色品牌,做好结合文章,严格督办问效,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及“双优化”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敢通报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石首市、江陵县分别作交流发言。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专题片《转作风、补短板、促发展——荆州市“双优化”问题调查实录(十)》。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等出席会议。市直部门、部分中省垂管单位、在荆金融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工业、服务业企业代表、部分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县(市、区)、功能区设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