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琳玲 胡威虎 通讯员 高艳璇
春风送暖,艳阳高照,在荆州区弥市镇连片高标准农田上空,一场现代农业“科技秀”正在上演——8架植保无人机列阵升空,在技术员的操控下,以每秒6米的速度掠过葱郁麦田,将特制营养药剂均匀喷洒在扬花灌浆期的小麦上。
这是该镇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作业的生动场景。
“这次作业相当于给小麦开了‘综合处方’。”荆州区青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汤青美介绍,通过对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进行科学配比,单次作业即可实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早衰三重目标。相较于传统人工防治,无人机飞行产生的下压气流能让药剂穿透至中下部叶片,每亩用药量减少20%,防治效率却提升12倍以上。
在合兴村千亩示范田边,种粮大户张祖友掐着喷洒完毕的麦穗细看:“往年这时候,得背着药箱跑断腿,现在‘铁翅膀’一天就能飞防700亩。”他算起经济账:飞防服务每亩成本8元,较人工节省12元,加上农药减量和增产预期,每亩综合效益增加超64元。
当前,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成穗的关键时期,做好赤霉病、条锈病等病虫害防控至关重要。荆州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媛介绍,目前,区农业农村部门正根据各地农作物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加强农业科技指导,为粮油和重要农产品增产丰收提供保障。
夕阳西下,晚风拂过泛着药膜光泽的麦穗。“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一喷三防’不仅防住了病虫害,更防住了粮食安全风险。”弥市镇党委书记付中望着渐次返航的无人机群感慨:今年,全镇小麦有望突破亩产350公斤,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里,写满了科技兴农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