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图景
“现在洈水旅游发展起来了,我们在家门口开了农庄和民宿,生意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每年收入达到500余万元。”作为松滋市樟木溪民宿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之一,李玲于2019年通过洈水镇政府招商引资返乡,回到樟木溪村发展农庄和民宿。随着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洈水镇旅游业火热,李玲越来越看好家乡发展。在返乡人员的带动下,樟木溪村从传统农业转型为农旅融合村,目前已建成智慧农旅园、砂罐茶观光茶厂、农产品加工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产业。紧邻樟木溪村的北闸村,也打造了北闸休闲农业垂钓园,可供游客垂钓、采摘、露营等。
为留住游客,洈水镇还联合22家农家乐,推出洈水“平价美食一桌菜”,通过菜品和价格明码标价,让游客吃得舒心、吃得放心。同时,开启“旅游后备箱工程”,让更多人不仅能品尝洈水鱼、洈水鱼糕、洈水牛肉等地方特色美食,还能带“礼”回家。
洈水镇聚焦“建设旅游主战场,冲刺国家度假区”发展目标,加强旅游配套,建设完成“一河两岸”景区提升、明珠塔盘活、小镇电影院等13个项目;2024年举办洈水电音节、中秋奇妙夜等19场活动,承办省钓鱼锦标赛、2025湖北老年春节联欢晚会选拔赛、“中国哈雷骑士相约松滋春日行”等多场赛事,全年实现旅游经济收入3亿元以上,游客接待量近百万人次。
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能回到这片土地、建设这片土地,我倍感骄傲。人归乡、梦启航,我愿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书写崭新的篇章。”202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郑安平怀着“将最好的牛肉送到消费者餐桌”的初心,毅然返乡创业,从新西兰引进纯种安格斯牛,在洈水镇创建湖北盛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年经济效益3亿元。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依托优异的奖补政策和条件,洈水镇积极招引人才和项目,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动能。2024年,洈水镇抓增量优结构,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33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4个,完成总投资12.98亿元;全年共完成项目签约52个,签约总金额92.943亿元。
2025年,洈水镇将始终强化支点意识、凝聚“三命”共识,扛牢文旅名镇的使命和担当,聚焦工业升级、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坚持抢抓招商、快抓项目、大抓产业,做到全员上阵、全力冲锋、全域突破,推动镇域经济量质齐升,为松滋冲刺百强县、荆州建功“支点建设”贡献更多洈水力量。
概说未来
松滋市洈水镇党委书记谢秋实:“工业思维”重塑文旅格局 “12345”工程冲刺百强赛道
洈水镇聚焦省委建成支点工作部署和市委整体提升“七力”、建功“支点建设”工作要求,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坚持生态优先、项目为王,以发展工业的思维来发展旅游,紧盯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目标,对外开展旅游招商,壮大文旅产业。对内盘活闲置资源,丰富旅游业态,力争全年完成创建1个3A级景区、打造2个星级住宿业态、争办3场省级以上赛事、完成4亿元以上文旅固投、招引5个5000万元以上文旅投资项目的“12345”年度目标。以干字当头、敢打敢拼的工作状态,为松滋冲刺百强县、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出贡献。
记者手记
破壁融合绘新景 双轮驱动树标杆
行走在洈水镇,山水之间涌动着蓬勃发展的热浪。从露营基地的车水马龙,到北闸村的多彩垂钓园;从智慧农旅园的科技之光,到盛牛牧业的牛群奔腾……这座边陲小镇正以“旅游+”思维打破传统边界。更令人振奋的是,当地既做足“山水文章”打造景区集群,又以工业思维培育市场主体,形成文旅产业与实体经济双轮驱动的生动局面。洈水镇正用“干字当头”的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