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3月28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织密民生保障网 传递城市温度

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圆满收官

  □ 通讯员 吕能霞

  寒潮退去,春意盎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认真履行民生兜底保障职能,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用心用情织密民生保障网,传递城市温度。

  活动自2024年11月21日启动以来,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积极行动、强化措施、贴心服务、跟踪帮扶,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实干诠释责任担当。

  精准救助302人次,其中站内救助265人次,站外救助37人次。发放救助物资246人次,救助车出勤600次,巡查人员出勤1800余人次……一连串精准行动,如同一缕缕暖阳,照亮了困难群众的寒冬之路。

  未雨绸缪,织密社会救助网

  2024年11月21日,寒潮未至,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已未雨绸缪,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全面指导下,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组织动员和安排部署——

  提前对所有救助专用车辆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救助车辆随时待命;

  准备棉被、棉衣、棉裤、军大衣、食品、御寒物品物资,强化物资保障;

  加强应急值守,保持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

  时刻关注天气预警,确保在极端天气下能够迅速响应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

  强化宣传,扩大社会关注度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共同参与。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积极创新、不断扩展延伸宣传渠道,让更多市民能够参与此项救助服务,传递温暖与爱:

  印制《致市民倡议书》,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广泛发布,同时刊登救助热线;向环卫工人、市民群众等发放救助宣传册,介绍救助政策,告知求助渠道。呼吁广大市民发现流浪乞讨人员、露宿在外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报告,提供信息线索。

  同时,针对流浪人员“昼伏夜出”的特点,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制定了科学的巡查制度,确保24小时不间断守护。

  此外,中心强化江边、桥洞等重点场所反复巡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用辛劳和汗水,为流浪乞讨人员撑起了一把把“暖心伞”。

  部门协作,筑起坚固防护墙

  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信息共享、部门协同、救助合力的运行体,是提升救助服务的强有力保障。

  “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成立2个专项行动小组,持续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桥梁涵洞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劝导救助;

  联动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街面巡查,做到各级部门协同联动、各负其责。对于发现的生活无着人员,全力劝导他们到站接受救助,保障安全过冬;对露宿街头不愿入站受助的农民工、职业乞讨人员和其他临时陷入困境人员,为其提供必要生活帮助;针对不愿入站受助的年幼、年老、残疾等特殊对象,发放御寒物品,联系公安、城管等部门到场,实施保护性救助,保障其及时脱离室外严寒天气。

  在各部门紧密配合之下,救助行动效率大为提升;而在工作人员一席席温情的劝导下、一次次温暖的关怀中,一名名困难群众重拾生活信心。

  阳春三月,当春风轻拂荆江两岸,那些曾经被温暖过的生命正满怀希望奔向新的春天。这场温暖接力,不仅温暖了特殊困难群体的身心,更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情怀与担当。未来,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用责任和温情筑牢民生底线,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