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荆文静 通讯员黄永军)清明节临近,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两个主题消费日渐升温。3月26日,宜荆荆恩消费维权一体化办公室发布清明假期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文明祭祀、安全出游、健康饮食、理性消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宜荆荆恩消费维权一体化办公室倡导消费者树立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的新观念,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并呼吁消费者严格遵守防火规定,避免在林区、墓区使用明火,摒弃祭祀陋习,通过购买鲜花或种植花草树木等方式缅怀先人。
清明时节,气温持续升高,传统肉类、鱼类祭祀食品极易变质。消费者选购祭祀食品时应注意存放的温度和条件,倡导用预包装食品和水果祭祀。户外活动和集体聚餐期间,自行加工制作食品时,不要使用野生动植物原料及来源不明、安全无保障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品;外出就餐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整洁的餐饮单位,抵制“野味”,践行“光盘行动”。
外出游玩时,安全放首位。消费者跟团游时要挑选资质齐全、口碑好、评价分数高的旅行社,选择品质高的旅游路线,签订旅游合同前,仔细查看合同内容,对景点、酒店、行程等安排逐一核对;自驾出行时可错峰出行,出行前仔细检查车况,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杜绝疲劳驾驶,切忌到未开发的景区猎奇、冒险,不随意投喂动物,保护文物古迹,遵守公共秩序。
宜荆荆恩消费维权一体化办公室提醒,清明假期出游、购物消费时,消费者应及时向商家索取购物发票或小票,保留好手机支付凭证等,如遇纠纷,可拨打商家所在地12345市民便民服务热线或登录全国12315投诉举报平台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