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03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石首:

科技赋能水稻育秧 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记者孙晓旭 通讯员陈子阳 陈文)近日,石首市各乡镇种植基地紧抓农时、精准施策,科学推进水稻育秧工作,为全年粮食丰产筑牢坚实基础。

  在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的智能育秧基地,工人们正将在暗化室完成催芽的水稻育秧盘,依次放入循环运动式育秧设备中。与传统育苗相比,育秧盘在温室内自动循环移动,由中央系统统一进行喷灌,底部还配有补光灯,确保每株秧苗都能均匀接受光照和水分,显著提升出苗整齐度和健壮度。“育秧基地新安装了10台智能化的育秧设备,一批次可以提供1500亩的育秧服务。此外,智能育秧不仅能减少气候和病害风险,还通过立体层架设计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长安村党总支部书记赵文龙介绍。

  在东升镇的绿飞万亩育秧工厂,大棚内的水稻秧苗经过精心管护,目前长势较好。在高陵镇的肖峰家庭农场和笔架山街道的曾威家庭农场,无纺布整齐覆盖着水稻秧苗,这样既保温又确保透水性。农户可通过电控喷灌系统和大棚自动开窗装置,有效调节秧苗生长环境的湿度与通风条件,促进秧苗健康生长。

  为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石首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打出科技服务“组合拳”。一方面,组织农技专家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为农户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加大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扎实推进石首市农业现代化发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