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03日
第A006版:公安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公安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李凯龙:

架起乡村与市场的“数字桥梁”

  □ 通讯员 贾开慧

  天刚蒙蒙亮,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李凯龙便驾车赶往黄山头镇马鞍山村,他要亲自挑选线上销售的苗木。

  花卉苗木产业是马鞍山村支柱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品种达130余种。70岁的文良珍种植苗木已有30多年。以往卖苗时节,她只能骑着三轮车到马路边叫卖。自李凯龙与马鞍山村对接,并在村里成立电商苗木基地后,她家的苗木开始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自打与电商合作后,家里就可以做买卖,人轻松了好多哦。”文良珍感慨。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威介绍,通过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培育出适合线上销售的小型花木品种,逐步引导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实现了人力物力投入较小,收效、管理、效率更高。

  李凯龙与电商的渊源,始于他从事物流工作的一段经历。做物流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农村农产品“有货无市”的窘迫局面,滞销的柑橘、腐坏的莲藕,刺痛了这位农家子弟的心。李凯龙深有感触地说:“一些好的农产品,村民们运不出去,城里的人也吃不到,有的甚至烂在地里面了,就觉得很可惜,很想做点什么。”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转型电商,希望借助电商的力量,为农村农产品打开一条通往城市的“绿色通道”。

  如今,李凯龙带领的电商协会已汇聚500余名新农人,其中不乏精通直播带货的“村播”、成为电商达人的农场主、深耕农产品标准化的“田秀才”。在李凯龙的带领下,这群活跃的电商群体通过打造电商直播基地、主播下乡直播助农等方式,正将埠河的葡萄、闸口的小龙虾、章庄铺的柑橘等26类地标产品,“编织”进全国供应链网络,为公安县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开辟更加广阔的线上销售路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