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04日
第A003版:综合/健康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我市倡导推广节地生态安葬

  本报讯(记者孙晓旭 柯以鹏 通讯员胡帮发)清明时节,绿意悠悠。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节地生态葬法,让生命回归自然,生态殡葬方式成为不少市民的新选择。截至目前,全市当年逝者葬地生态安葬率达50%以上。

  4月2日,记者来到荆州市雨台山陵园、八岭山墓园等经营性公墓探访,发现树葬、草坪葬、塔葬多种形式的节地生态安葬“绿”意新生。

  根据《荆州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办法》,荆州市中心城区对在经营性公墓采取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和塔、墙格位存放等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亲属予以500元节地生态安葬奖补。

  “墓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出了墙葬、草坪葬、塔葬三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价位在880元至4800元不等,还可享受相应的政策补贴。”八岭山墓园负责人介绍,在清明节期间,针对墙葬方式,还提供1元一格的优惠服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积极推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倡导使用无毒、可降解骨灰盒等环保用品,督导经营性公墓单位按照建设面积10%的比例修建公益性墓区,美化墓区环境,完善价格机制,提升服务品质。

  相比传统墓葬,节地生态安葬是以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让骨灰融入自然,与花草树木相伴,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回归自然。这种模式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更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