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04日
第A004版:时事关注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工智能可提前两周预测严重心律失常风险

  新华社巴黎4月2日电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引发心脏骤停,进而导致猝死。发表在新一期《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国际研究发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动态心电图数据,能够提前两周预测严重心律失常风险,预测准确率在70%以上。

  据介绍,每年全球有超过500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许多病例在发作前并无明显征兆。此前,医疗界一直在试图识别在中长期存在心脏骤停风险的患者,但难以及时预测几小时或几天内即将发生的心脏骤停。

  在此背景下,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巴黎公立医院集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同行展开合作,利用一套模仿人脑功能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等6个国家的超过24万例动态心电图数据。

  研究人员指出,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分析动态心电图数据,他们成功发现预示心律失常风险的新的微弱信号,进而识别出在接下来两周内易患严重心律失常的受试者。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类心律失常会发展成致命的心脏骤停。虽然这套人工神经网络仍处于评估阶段,但研究显示它能预测严重心律失常风险,预测准确率在70%以上。

  据介绍,研究团队准备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估该模型在真实世界的有效性。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这一模型未来有望用于医院方面对高危患者的持续监测,此外还可应用于动态血压计甚至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