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邓春龙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围绕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目的、整治重点及进展等问题,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专项行动整治五个重点
市司法局作为市政府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承担着对全市行政执法工作的统筹协调、规范管理、指导监督、激励保障作用,实现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不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近期,市司法局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引导各地各部门集中排查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发生问题的根源及其对营商环境的危害,整顿行政执法作风,改进行政执法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密行政执法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有效遏制行政执法扰企问题,逐步实现涉企行政执法更加规范透明、公正文明,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质法治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邓春龙介绍,此次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违法制发涉企规范性文件五个方面,分三个阶段,时间安排为2025年2月至2025年6月。第一阶段是自查抽查阶段。各执法部门需全面审查2024年以来涉企行政执法案件、复议诉讼案例、信访及媒体监督反馈,并积极与工商联合作,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自查。第二阶段聚焦于重点调研指导。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将组织专业团队,通过暗访、听取汇报、个别访谈、资料审查、实地调查、卷宗查阅、现场执法检查、企业代表座谈及财政账目审核等多种方式,对各地专项行动进展进行调研指导。第三阶段致力于整改提升。各级行政执法部门需针对发现的问题和漏洞,深入分析原因,强化源头治理,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做到问题整改到位、漏洞堵塞到位、机制优化到位,确保整治有长效、不反弹。对于专项行动期间不收敛、违纪违法的行为,将严肃追责,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
坚持问题导向自纠自查
关于荆州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目前的进展,邓春龙介绍,市司法局深入开展自查,全面摸清底数,全面梳理执法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五个方面整治重点,组织全市执法单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通过自查,共梳理出223项问题,其中市直部门50项,县市区173项;已整改完成50项,待整改173项,近期可解决的问题共105项,占比60.69%。各地各单位建立了问题清单,明确了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为下一步整改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认真开展案卷自评。对2024年以来的涉企行政执法案件进行了“大起底”检查,组织各执法单位围绕执法内容是否合法、执法程序是否规范、执法裁量权运用是否恰当等内容开展案卷内部自查,做到以案明纪、以案促改,共梳理收集市直部门涉企执法案件385件,其中优秀115件,占比29.87%;合格258件,占比67.01%;不合格12件,占比3.11%;县市区涉企执法案件2563件,总体案卷自评质量较高。
拓宽举报渠道,强化社会监督。为广泛收集问题线索,通过荆州市司法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公告,公布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进一步畅通群众反馈渠道。
打造企业发展优质法治环境
邓春龙表示,下一阶段,将扎实抓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质法治环境。
抽查执法案卷,规范执法行为。对重要执法领域近三年的涉企行政执法案件进行抽查评查,重点检查执法程序是否合法、事实认定是否准确、法律适用是否正确、处罚决定是否适当等。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针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深刻剖析原因,强化源头治理,健全相关制度。
强化执法监督,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之间的衔接机制,做好“纪检监察+市委巡察+行政执法监督”问题线索的多向移送工作制度,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合力监督”的新局面。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执法水平。组织开展全市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大比武等业务培训,重点学习涉企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质法治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观点:
市司法局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整顿执法作风、整治突出问题,体现了政府部门服务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在执法过程中需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推动执法标准透明化、监督渠道常态化,真正实现“有温度”的监管。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唯有坚持规范与效能并重,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以法治“硬”举措营造营商“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