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08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当“洪湖莲藕”遇上“最强大脑”

——洪湖市以AI技术赋能莲藕种植源头提升质量

  □ 记者 马骁 通讯员 娄绪海

  清明时节,正是水生蔬菜莲藕种植的黄金期。

  在洪湖,大大小小的荷塘、藕田,波光粼粼。田间地头,藕农们抢抓农时,辛勤劳作,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农忙图。在洪湖市万全镇的百亩莲藕种植基地,虽同样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但鲜有藕农的身影。

  “实时温度28.3℃,土层、泥巴相对松软,日照率45%至50%……”4月7日清晨,一行行与藕田相关的数据变成文字显示在基地负责人刘小华的手机上,莲藕种植的环境和情况变得一目了然。

  查阅完手机端AI数字化管家,刘小华马上来到藕田边,向几天前移栽藕苗的田里灌水、施肥。

  与传统的莲藕种植不同,刘小华手持遥控器,操作着AI机器人作业,一副让人耳目一新的生产场景呈现在眼前。

  要想种出品质优异的“洪湖莲藕”绝非易事,莲藕生长周期较短,除了需要光照、温度等自然条件外,对水位也有严格要求。水位太深或太浅都不利于莲藕生长,也不利于采挖,藕的粉度也受影响。

  “过去,种植莲藕是‘人种靠天长’,产量、品质都不稳定。如今,一机在手一查便知,运用AI大模型能综合分析各类数据,作出科学提示,帮助我们找准藕田灌水、施肥和管理各环节的最佳时机,并提醒适时调整用量、用法。”刘小华一边说一边拉闸送电往田里灌水。

  刘小华介绍,藕田旁的摄像头能多角度、精准地捕捉藕苗在泥水中的生长特征,记录下不同苗期、不同田块、不同品种莲藕在不同天气下的生长情况或所需养分,进行相关数据跟踪采集,随后,与之连接的服务器后台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对每块田进行标注,精准度高,管理效果好。

  从传统的人力耕种,到现在运用人工智能这个“最强大脑”,刘小华的基地还离不开国网洪湖市供电公司的帮助。今年以来,洪湖市供电公司与洪湖百亩莲藕种植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架设电力专线800千米,增设大功率变压器2台,改造升级供电台区3个。此外,还帮助刘小平在AI平台安装检测仪与智能运转设备,在抽水设备上加装水位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情况和相关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输至远程智能监测仪。

  目前,网络销售是洪湖莲藕销售的主力方式。智能化、标准化种植模式的推广,可实现直接产品溯源到荷塘田边,源头上更有保障,让年产30万吨、占全国产销量10%的洪湖莲藕更加量稳质优,身价倍增。

  “通过AI赋能,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企业管理更科学、高效,让用户用电更智慧、便捷。”洪湖市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翟兆涛表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