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州市荆州实验小学 万春枝
大单元教学模式以一个单元主题为核心,对教材及教学内容进行拆解、剔除与整合,力求实现课堂重构,融入多个维度的知识,为学生们带来更具系统性、连贯性的教育。笔者根据自身教育经验与研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迁徙。
树立正确理念 明晰教育优势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学科概念或主题为核心,整合相关知识点、技能和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教学核心,进行多维化的教育创设与课堂建构,融入各式各样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优势,推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形成完善知识体系。大单元教学打破了单一课时、单一知识点开展教学的局限,将具有关联性的数学知识整合在一个大单元中,方便学生们深入理解、掌握不同的知识点,并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避免对数学知识的片面理解与死记硬背,从过去单纯的“学习数学”,转变为“应用数学”。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核多维”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围绕单元核心,进行多维度的课堂建构,摸索出一条高效、简洁的教学路径,让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最为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减少重复、无效教学所带来的精力与时间浪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构建“学生主体”课堂。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推动了数学课堂中师生身份的正确转变,让教师从“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跟随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想法,在单元核心的引导下,进行自由地学习与探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提升数学学科素养。“双减”政策与“新课程”都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围绕大单元的核心主题,设置各式各样的实践任务、数学活动等,引导学生们开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收获最为真实、宝贵的数学经验与认识,进而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科素养。
运用有效策略 建构多维课堂
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要围绕单元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创设,融入精彩丰富的知识,实现课前引入、课中实践、课后总结、课余延伸“四维并举”,构建多维数学课堂。
开门见山,课前引入。小学生思维大多直观、单线条,在大单元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开门见山,直观地展现本课的核心内容,完成有效的课前引入,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聚拢于课堂,减少分散,提升教学效率。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们的兴趣与想法,并借助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实现课堂的师生共建,潜移默化地展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明单元主题。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情境,可以让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了解浅显的数学知识和道理。
循序渐进,课中探究。大单元教学突出了“学生主体”的重要作用,在进行课堂建构时,教师要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数学学习,提高课堂中探究的效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与《小数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以小数乘法的知识引出小数除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除法的知识时,巩固回顾小数乘法的知识。这样一来,小数除法与乘法的知识点不再变得割裂,实现了系统连贯的教学。通过合理创设,理顺课时与课时、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大单元教学变得更加精彩高效。
统领全局,课后总结。在大单元教学的最后,教师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总结,帮助学生们明晰自身在单元学习中的进步与发展、不足与缺陷,进而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查漏补缺。首先,需要评判学生们对于本单元核心知识与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次,要考量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课堂表现等,关注过程上的变化与点滴积累;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们参与单元教学活动时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生活实践,课余延伸。教师可以围绕着大单元的核心内容,为学生们安排数学生活实践活动。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核心内容是“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教师让学生们选择一样蔬菜,测量它的体积,有的学生找来了长方体鱼缸,将西红柿放入水中,测量水位上升的高度;有的学生找来了快递盒子,在里面装满沙子,将土豆埋进沙子里,测量沙子上升的高度……学生们“各显神通”,成功计算出了蔬菜的体积。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推动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与创优创新。教师要利用好大单元教学,围绕教材与教学的核心内容,建构课前引入、课中实践、课后总结、课余延伸四维并举的优秀教学路径,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有营养、有价值、有生活气息的数学知识,提升其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