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09日
第A004版:石首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团山寺镇:

智能育秧让春耕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通讯员黄新艳 汪祖丰)春分时节,团山寺镇长安村的智能育秧中心内一派繁忙景象,配土、播种、覆土、喷淋,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培育优质秧苗。该村负责人介绍,以前十几个人忙活1小时才能完成70盘,现在通过育秧工厂,1小时能出600多盘,效率提高了近9倍。

  这座投资新建的智能育秧中心占地2184平方米,通体采用玻璃结构,内部配备了先进的恒温恒湿系统和水肥药一体化喷灌设备。一批秧盘刚下种,三天就可见绿,预计10天后就能进行机械化插秧。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智能化育秧优势极明显。玻璃温室确保秧苗充分吸收阳光,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智能系统会自动启动补光和温控设备,确保秧苗健康生长。“再也不用看老天脸色了!”工厂水肥管理员张红介绍:“现在出苗率更高,生长周期更短,还能有效避免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

  据了解,该育秧中心单季可满足3000亩稻田的用苗需求,加上原有的钢架育秧大棚,能为长安村及周边地区7000多亩农田提供优质秧苗。

  作为石首市鸭蛙香稻核心示范基地,长安村近年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2023年建成粮食烘干厂,今年3月智能育秧中心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自动化水稻播种线、大米加工厂、农产品展示厅和电商直播间的建设,预计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随着全产业链的逐步完善,长安村正走出一条“智能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