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叶秋 通讯员 葛祖豪
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如何破题? 自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市科技局构建了“需求对接-服务保障-考核激励”的三大协同机制,2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力量。
去年以来,在三大协同机制的保障下,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共开展科技服务2700余次,帮助解决技术问题2900多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430余项,培训农民超1.7万人次,有效实现了以科技为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需求导向精准选派
“科学技术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一定要结合实际,与当地的水质、气候条件相匹配,才能发挥作用。”这是科技特派员连红光一年来在监利市湖北哒哒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的真实感受。
时间回溯到去年6月中旬,监利市小龙虾养殖池大面积爆发蓝绿藻,严重影响养殖水体溶氧量,从而影响小龙虾生长,问题严重的可导致小龙虾大量死亡。面对这种情况,连红光不分昼夜挨家挨户进行技术指导,短短5天内,蓝绿藻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为当地养殖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这是市科技局建立“订单式”选派机制,通过摸排全市乡镇技术需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的结果。
该局充分调动“高校院所专家+本地‘土专家’”资源,形成“高端智库+本土能手”双轨服务梯队,靶向破解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成效显著。
多级联动强化保障
2024年6月,面对连续强降雨天气,市、县科技部门迅速响应,积极联系动员各级科技特派员投身抗洪减灾技术指导工作。省级科技特派员付维新深入石首市高基庙镇百子庵村鸭蛙香稻基地,针对特大暴雨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现场指导抗灾工作,对抗灾准备、抽排积水、加强巡视巡检和应急调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灾后,他仍继续下村指导科学培管、综合防控病虫害。在他的帮助下,百子庵村4400亩鸭蛙香稻田无一受淹,长势良好。
市科技局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统筹指导作用,在冬季冻雨、夏季强降雨和高温灾害天气期间,多级联动精准调度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通过灾情预判、田间指导、灾后止损等方式帮助农户科学应对,构建出“市级统筹、县级对接、基层落地”的服务保障体系。
立体考核提升效能
“近期气温变化大,加之田间水体缺肥,引起青苔开始盛长,综合导致应激死亡。应加强田间管理,配以解底、增施肥的方法,抑制青苔生长,从而保证水体溶氧度,才能保障后期苗种的生长……”阳春三月,在石首市调关镇槎港村和南湖村稻虾养殖基地,虾稻产业帮扶特派员团队一边查看虾苗长势和生长环境,一边给出建议。科技特派员团队聚焦春耕生产关键期,通过“技术问诊+示范推广”模式,将及时、专业的科技服务送到基层,赢得广大农户好评。
市科技局在科技特派员年度考核中采取“三方打分法”,即各派驻单位、派出单位、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分别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成效、协议完成情况以及服务满意度五个维度,对特派员一年来的服务质效进行考核打分,推动特派员服务从“任务型”向“效能型”转变,实现了服务质量和数量“双提升”。
同时,市科技局通过三方评价,立体考核激发活力。较好地推动了特派员服务从“任务型”向“效能型”转变,实现了特派员服务质量和数量双升。在2024年度市级科技特派员评定工作中,参与评定的200名服务期满科技特派员,40人获评“优秀”等次,160人考核结果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