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11日
第A003版:江陵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白马寺镇稻虾尾水治理项目:

让养殖尾水“焕发新生”

  本报讯(通讯员施慧敏 欧阳钰海)近日,白马寺镇稻虾尾水治理项目工程完成主体建设任务,计划于6月正式投入运行,助力农业增效与生态保护双赢。

  在白马寺镇白马社区,稻虾田波光粼粼,远处可见生态浮床随波浮动。以前,陈岗片区近2000亩稻虾田是尾水直排的污染源头,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通过一渠直接流入十周河。如今,白马寺镇构建起“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曾经直排入河的养殖尾水,通过综合治理模式焕发新生。

  白马寺镇稻虾尾水治理项目于2024年7月启动,总投资300余万元,覆盖面积12000亩。项目区内建设5处生态过滤坝、9760米生态浮床以及23400株水生植物,加上碳纤维过滤刷与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共同形成立体净化网络。养殖尾水通过节制闸维持1.5米水位,经电排闸调控流入处理系统,实现达标尾水循环利用。

  项目区实行种养结合,每年用一半的池塘养殖鱼类,一半种植水稻,实行稻虾综合种养,既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又能通过生态链自然降解污染物。项目建成后,不仅降低种养成本,更提升了稻米和小龙虾品质,帮助增加养殖户收益。

  据初步估算,项目启用后,辖区内每亩田可减少投入30元左右,亩平增收150元左右,能产生68万元左右的综合效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