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克勤 宗璇 特约记者 潘健兴 通讯员 黄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养融合,作为一种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整合在一起的新型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是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发展。
4月11日,荆州市医养融合发展促进会与市医养结合质控中心“双平台”同步落地,标志着医疗与养老的“物理叠加”加速升级为“深度融合”,荆州正以“破界思维”重构医养服务体系。
破界:医养资源从“相加”到“相融”
数据显示,当前荆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23万大关,占总人口的23.69%。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荆州正面临深度老龄化的“银发浪潮”,如何让老年人享有“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康有所护”的晚年生活,不仅关系如何作答“健康中国”荆州答卷,更是必须扛牢的民生责任。
面对这一现状,荆州市率先成立了医养融合发展促进会。在省卫健委、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贸促会、市慈善总会的支持下,探索建立以“医疗支撑、基层网络、政策创新”为“三大基石”的医养融合新模式。
该促进会是由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荆州二医”)、荆州市城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沙市区观音垱中心卫生院等43家单位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由荆州二医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通过整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打通转诊、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构建高质量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该促进会将致力于让全市老年人通过医养融合,在家中、社区或养老机构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提升生活质量。
作为医养融合发展促进会指导单位,荆州二医于2012年挂牌为荆州市老年病医院,2019年建设起“老年医学省级重点专科”,是“全国老年医学培训基地”,拥有丰富的医养结合经验和优质的医疗资源。医院已建成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中法认知障碍医养示范中心等标杆项目,并牵头组建了全省首个“医养结合MDT诊疗平台”,实现了老年疑难病症的一站式高效诊疗服务。特别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疾病,通过与法国爱默智集团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照护模式,为华中地区树立了防治标杆。这也是荆州打造“医养服务链”的缩影。
政策创新的“荆州解法”同样亮眼。为减轻困难老人因病致贫的风险,由市医养融合发展促进会联合市慈善总会设立“困难老人银发医疗救助慈善基金”。通过爱心企业捐赠,基金首期募集资金43万元,将实行“个人申请—专业评估—定向帮扶”的机制,为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足够医疗和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集成”,“三大基石”正托起荆州银发族的健康未来。
立标:构建全链条质量“度量衡”
高质高效推进医养融合工作,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标准化、同质化的医养融合服务,是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养老的有效手段。医养融合不是医疗与养老的简单拼接,而是一场关于服务标准的深刻革命。
针对当前行业存在的“标准不统一、服务不精细、监管不闭环”等问题,荆州市医养结合质控中心应运而生,并挂靠荆州二医。成立当天,北京老年医院原院长陈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老年医学系主任刘晓红,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科研处副处长唐尚峰等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与荆州老年医学学界开展深度学术交流,进一步强化区域老年健康保障能力。
“标准再造工程”是荆州市医养结合质量控制中心的首要任务。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成立后,将加快制定《荆州市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建立覆盖机构准入、服务流程、质量评估的全周期监管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监管和指导,提升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安全。
在荆州二医老年医学科病房,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压疮发生率等护理指标持续向好。“这就是‘度量衡’带来的民生红利。”质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中心作为“质量守门员”,依托荆州二医“全国老年医学培训基地”的优势资源,将推动老年医学省级重点专科建设成果转化为普惠性服务标准。“我们将以‘全周期守护’为核心理念,将医疗质量的‘严谨性’与养老服务的‘温度感’有机结合,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规范中享受服务,在精细中感受尊严。”
从居家养老健康监测到社区嵌入式医养服务,从综合医院绿色急救通道到基层卫生机构慢病管理……一幅“银发无忧”的民生画卷正在荆江两岸徐徐展开。
医养融合发展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需要全社会同向发力。荆州市医养融合发展促进会将凝聚“全市一盘棋”的合力,共同守护全市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城市里,绽放银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