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思明 孙颖 通讯员陈佳)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受持续晴热天气影响,荆州高新区共有2.6万亩农田受到轻旱影响,给春季农业生产带来挑战。为确保粮食、蔬菜作物安全,荆州高新区组织农民抗旱情,加强田间管理,全力保障农业生产。
荆州高新区共有梅槐社区、金凤社区、杨井村、金双村、罗滩社区5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村(社区)。杨井村是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核心基地,大棚蔬菜种植面积3919亩。
走进蔬菜大棚,闷热干燥,原本松软的种植土变得像干燥的细沙。“现在大棚只能三四天浇一次水,维持作物生长。”杨井村五组村民朱天信介绍,村里组织居民抗旱自救,号召大家打钢管井、套管井,科学使用抽水泵。
“轰隆隆……”随着抽水泵的轰鸣声,涓涓细流正缓缓流到干旱已久的玉米地里,朱天信说,前不久,刚种了3亩玉米,恰逢干旱天气,村里组织志愿者疏挖沟渠,现在已能从河渠抽水灌溉。
杨井村村委委员袁强介绍,自干旱天气以来,杨井村通过疏通沟渠、推广滴灌喷灌节水技术、组织村民打井等举措,全力保障农作物不减产。
眼下正是小麦抽穗的时节。在罗滩社区,红卫渠硬化和护坡工作已经完成。当地村民介绍,一旦上游来水或者降雨,通畅的河渠将有利于引水灌溉、缓解旱情。
“15至20天后,全区将进入水稻播种期,并同步迎来农业用水高峰。”高新区太湖港街道农业专班主任陈佳介绍,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今年高新区有效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当前港北渠、港中渠、港南渠荆州高新区段均为干旱状态。面对旱情,太湖港街道正积极协调太湖港灌区项目17个泵站,加速施工、加速投用;对接荆州区水利部门,将上游来水引入太湖港水库中储存,加强调度,在农业用水高峰期保障1.2万亩水稻田灌溉。此外,积极筹措资金,疏浚河渠,确保河渠通畅、引水顺利,力争不误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