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15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石首市推进基层应急服务驿站建设打通应急服务“最后一公里”——

激活守护安全的“神经末梢”

  □ 记者 佘海艳 通讯员 华美瑜 别小年

  晚风轻拂,暮色中的石首市绣林街道办事处官田湖社区应急服务驿站亮起暖黄色的灯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忙着整理第二天挨家挨户上门分发的防火宣传单。

  物资储备、安全宣教、风险防控、应急处置……这个不到100平方米的房间,承载着打通基层应急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使命。

  作为全省首批探索建立基层应急服务驿站先行试点城市,石首市以“小驿站”撬动“大安全”,全力激活基层“神经末梢”。

  如今,这些镶嵌在社区村组的“安全前哨”,既是物资储备的“应急仓”,又是安全宣教的“科普站”,更是风险防控的“瞭望台”,真正让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最实一公里”。

  全域覆盖 惠民服务“零距离”

  “小秦又来了,你上次教的灭火器口诀,我记着呢!”4月7日清晨,石首市桃花山镇李花山村独居老人刘爷爷,笑着将应急服务驿站工作人员秦玉萍迎进家。一进门,秦玉萍就熟练地开始检查电路,不时叮嘱老人出门时要检查燃气灶是否关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屋外,蛙鸣阵阵;屋内,安全知识在谈笑间悄然传递。

  为重点关注人群讲解居家安全防范知识,6个月来,秦玉萍和同事们几乎每周都要上门入户宣传。只因这群村组工作人员有了新的身份——2024年10月,李花山村应急服务驿站挂牌成立,他们成为首批驿站工作人员。

  2024年,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积极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触角延伸、力量下沉,着力打通应急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省范围内探索建立基层应急服务驿站先行试点,石首市便是试点城市之一。该市积极探索“破困局、解难题”新路径,在全市选取4个点位(2个乡镇、2个村)先行先试,将基层应急服务向村(社区)延伸。

  村(社区)应急服务驿站怎么建? 人员如何构成? 石首市因地制宜,按照有队伍、有场所、有装备、有机制、有特色的“五有”标准,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专门的应急驿站场所及对外服务窗口,作为村(社区)应急管理服务阵地。

  地处鄂南湘北交界处的李花山村,是不少游客心中的“世外桃源”。作为石首市首个乡村应急服务驿站试点,该驿站创新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空间,以“景区门户+防火前哨”双重定位,打造特色应急服务站点。针对辖区5万亩生态林区管护重任,该驿站组建起森林火灾扑救队、防汛应急抢险救援队、专职消防队三支队伍,实现“30分钟应急响应圈”全域覆盖,在清明节等重点时段构筑起立体化森林防火安全网。

  而在石首市绣林街道办事处官田湖社区应急服务驿站,又是另一番景象。“官田湖社区人多、楼多、商多,小商铺、小饭店等‘九小场所’容易存在可燃物多、火源管理差等问题,安全防范任务重、管理难度大。”社区党委副书记、应急服务驿站副站长黄义介绍,依托小区物业,驿站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应急小分队,每天在各小区巡逻,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处理。

  (下转第2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