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16日
第A007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温庭筠的柳丝情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读着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更漏子·柳丝长》,轻柔的春雨仿佛天地之间的纱帘,烟波浩渺的江边,那随风摇曳的修长柳枝就晃悠悠地飘到我的案前,近在咫尺的青青柳色从泛黄的诗卷中翛然窜出,映入双眼。唐诗宋词中写柳者不少,如温庭筠那般咏柳、颂柳、借柳抒怀者却不多见。“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柳岸杏花稀,梅梁乳燕飞。”“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这些皆出自温庭筠之手。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在《杨柳枝》中,温庭筠将咏物与伤怀融为一体,不仅写出了杨柳的袅娜多姿,还借咏柳来抒写离情别绪,读来韵味无穷。诗中“长条”为细长柔软的柳枝。其中的“最”字,瞬间让人身临其境,柔软细长的柳条,总能勾起读者的离愁,引起共鸣,如《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条随风摇摆,与人难舍难分,细长的柳丝就像人的情思。“正是”春风中飘摇的柳条,牵惹出与“玉人”的离愁别绪,更渲染出缠绵萦绊的伤别之意。

  温庭筠在其另一首《杨柳枝》中写道:“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馆娃宫外,邺城西面,都是杨柳依依。远方柳影辉映征帆,近处柳丝轻拂长堤。修长柳枝,牵系远游的人思归之心甚切。这思归之心,并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从最后一句可知愁情伤怀之物不是萋萋春草,而是细长的柳丝。那随风飘摇的柳丝之所以让人垂怜,就跟生活中的别离之事,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那些不可抗的因素存在,就好比风吹柳丝,不得不随之飘摇一样。

  又如《更漏子·柳丝长》:“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全词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作者将自己思念女主人公的寂寞、凄凉、惆怅之感,借着柳丝、塞雁、红烛、垂帘等形成的鲜明对比,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的“梦长君不知”,是一种多么无奈且忧伤至极的情景啊!

  杨柳岸边的别离,总叫人心生不舍。杨柳树下的张望与思念,怎不叫人惆怅忧伤? 在漂然摇曳的柳烟中,望而不见、思而不得的情愫极易让人上头,更何况情感细腻的温大诗人,一不小心,就写下了千古绝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