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17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产业满满科技范 治理效能亮点多

——“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赋能荆州乡村发展观察

  □ 记者 宁茹 蒋世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与省委一号文件有关精神,有效提升全省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自去年开始,我省全面推广“鄂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

  近日,记者走访石首市和江陵县,发现借助该服务平台,村民办事从“跑断腿”变成了“指尖点”,村务管理从“干部干、群众看”转向了“大家议、一起管”。通过村民说事、“三务”公开、大事记等功能,“鄂参与”平台不仅拉近了村民与村干部的距离,更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

  石首市高基庙镇邓家岭村曾因地广人稀、村干部人手有限,面临治理压力大、效率低的难题。随着“鄂参与”平台的应用,该村实现了从“管理难”到“治理优”的转变。推广初期,面对老年人口多、信任度不足等困难,村党支部书记张碧宏带领村干部探索出“用心、用情、织网”工作法:通过逐户走访、与群众拉家常,发动邻帮邻、户帮户,逐渐打开了局面。如今,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反映诉求,村干部在村部大厅值守,接到“村民说事”信息后经村“两委”及时研判、精准施策解决诉求,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鄂参与”平台不仅提升治理效能,更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其“村民说事”功能实现诉求闭环处理;“党群日记”模块记录乡村变迁,累计获赞超8000次;“积分制+红黑榜”机制则有效引导乡风向上向善。这一数字化治理模式正持续释放基层治理新动能。

  在江陵县熊河镇两湖垸村,“鄂参与”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产业决策。以村集体产业基地为例,该平台不仅用于发布土地作物种植规划,更构建起群众意见征集渠道——村民可在平台建言献策,村委会综合研判后形成种植方案,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这种全流程参与机制,村民从种植品种遴选到市场渠道开拓的每个环节都能贡献智慧,真正将基层实践经验转化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数字动能。

  据了解,我市于2024年8月引进“鄂参与”平台,10月10日开始分区域举办培训班,截至2024年12月31日,培训全覆盖,即培训1657个村庄,入驻1657个村庄。

  自2024年10月初到12月底,我市共开展了5场“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培训,培训对象为村支部书记,已实现10个县市区、功能区所有村(社)全覆盖。截至目前,湖北省共入驻平台村社14257个,其中荆州入驻1657个、占11.62%;全省五星级村社232个,荆州91个、占39.22%。截至2025年4月14日,我市已有1659个村入驻“鄂参与”平台、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且在全国线上村级事务管理平台中排名第十;服务村民数30.3万人,居全省第一。

  目前,全市共有“鄂参与”平台运用五星村庄91个、四星村庄36个。全市乡村治理现代化已初见成效。未来,“鄂参与”平台还将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描绘出更加绚丽的画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