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启蒙育成更多“好苗子”
□ 通讯员 王慧 范康扬
网前正手勾球、反手勾球,搓球、杀球……球场上,奥运会冠军谌龙的启蒙教练丁启红正教授孩子们羽毛球技巧,她教得一丝不苟,孩子们学得认真专注。
“球不落地,永不放弃”这句羽毛球运动中最流行的话,也是作为羽毛球教练的丁启红培养“好苗子”的不懈追求。
丁启红与羽毛球结缘始于7岁,13岁时她被选入省队,开启了6年的专业训练生涯。19岁退役后,尽管有留在武汉工作的机会,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羽毛球炽热的爱,让她毅然回到荆州。她渴望在熟悉的土地上继续从事热爱的羽毛球事业,做一名教练。这份热爱,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支撑着她走过无数个日夜。
丁启红对羽毛球技术的理解深刻且独到,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底。其发球技术堪称一绝,无论是发高远球,还是速度极快的平射球,都能精准地落在预期位置。在击球技巧上,她的扣杀有力且角度刁钻,高远球则能轻松控制落点和节奏。
丁启红还拥有独特的战术技巧。她善于分析对手的弱点,根据比赛形势制定灵活多变的战术。在实战指导中,她能敏锐地捕捉到场上的机会,及时调整学员的战术策略,让学员在比赛中占据主动。这种对战术的精准把控,使她指导的学员往往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因人施教个性培育
丁启红深知,每个学员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和性格特点。因此,她始终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爆发力强的学员,她着重培养其进攻能力,鼓励他们在比赛中主动出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于灵活性高、反应敏捷的学员,她则侧重于网前小球技术和防守反击战术的训练,让学员在细腻的技术对抗中找到提升的优势。
在众多学生中,有一个调皮捣蛋、训练不认真的孩子让丁启红印象尤为深刻。面对这样的“难题”学生,她从不选择放弃,而是给予了更多的耐心和关注。从思想上引导,从技术上帮助,反复鞭策、激励。最终,这个曾经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被选入专业队训练,如今也成为了一名羽毛球教练,在深圳的校园里培养着新一代的羽毛球人才。“他通过羽毛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感到非常欣慰。”丁启红说,两人现在还时常联系,自己也经常与他交流分享教练心得。
在丁启红的悉心教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员脱颖而出,他们中有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谌龙,全国青年运动会羽毛球赛乙组男单冠军朱轩辰等,伍北辰、丁梓钧、赵奕铭等青少年也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丁启红不仅教会了学员如何打羽毛球,更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梦想,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丁启红用责任和担当,为沙市区羽毛球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目前,她已教授过近千名学生,向省队输送50余名优秀运动员,其中6人入选国家队。
坚守信念绽放光芒
球拍一拿就是一辈子。丁启红从未动摇过自己“做好启蒙,为羽毛球‘好苗子’打好基本功”的信念,38年里,她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挑战,却从未想过放弃。她说,羽毛球已然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她常常想起自己的羽毛球教练刘正慧,70多岁仍然坚持在赛场上指导学员,自己岂能放弃?
秉持“传—帮—带”理念,丁启红开创了校外羽毛球俱乐部——丁羽飞扬,目前在训学生百余人,平均年龄8岁。在她的坚持和付出下,沙市的羽毛球运动氛围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享受羽毛球运动的乐趣。“羽毛球运动是一束光,我们要持续发光发热。因为这束光,可能在不经意间照亮一个孩子的前行之路。”丁启红总说,只要还能挥动,就要把球送到该去的地方。
丁启红一直用冠军精神激励孩子们,每当休息时间,她就把孩子们召集到身边,讲述谌龙的成长。“他刚来的时候,和你们一样青涩。但他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每次摔倒,都马上爬起来,继续练。”平日里,她还会收集其他冠军的成长故事,在孩子们训练之余讲给他们听。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眼中有了光,那是对冠军精神的向往,也是对自己梦想的坚定。看着这些充满希望的脸庞,丁启红知道冠军精神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未来某一天,这些孩子也会带着这份精神,在属于自己的赛场上绽放光芒。
夜幕降临,丁启红总是最后一个走出球场。她百次、千次、万次、千万次挥拍铸就“永不放弃”的信念,带着这份信念,在羽毛球的世界里拼搏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