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明金 通讯员 张雪
田间地头,民警现场搭台宣讲安全知识;街头巷尾,警民联合巡防用脚步丈量平安;农家院落,民警主动上门解决急难愁盼……景美、人和、产业兴,离不开一抹抹“警察蓝”的真情守护。
今年以来,荆州市公安局聚焦派出所“主防”目标,从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等“小切口”精准发力,不断探索实践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全市盗窃类警情同比下降86.4%,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8.8%。
压降发案,织密治安“防控网”
“我的三轮车不见了。”日前,市民王先生来到监利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报警。监利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联动,从报警到抓捕再到追赃,全程不到2小时。
看似一起简单的民生案件,警情“全面研”产生的打防效应立竿见影。在该局侦查中心的支持下,抽丝剥茧、串并深挖,又带破3起入室盗窃案。
“要想快人一步,就必须先知先觉。”城南派出所所长王红祥介绍,将综合指挥室作为派出所治安管控的桥头堡,充分发挥勤务调度、视频巡查、信息支撑等职能,为警情处置工作提供最优情报和应对措施。
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机制为抓手,荆州公安突出情报信息引领基层警务,指导符合条件的派出所完善“一室支撑两队”警务运行机制,提升主防警务、预防警务效能。
“警情是治安状况的‘晴雨表’,更是主防工作的‘风向标’。”荆州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负责人周俊说,荆州公安深化“一市一台”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将各县市区110报警服务台全部收拢,根据每日警情实时分析,哪里人员集中就守护在哪里,哪里警情多发就守护在哪里,哪里隐患突出就守护在哪里,为社会面巡防清查提供“精准制导”。
荆州公安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依托12个街面警务站,在中心城区实施等级化网络巡防,构建点、线、面全方位防控格局,通过“步巡+车巡+视巡+定点驻守”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做到警察常在、警车常见、警灯常亮,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今年以来,街面可防性盗窃案件实现“零发生”。
警社融合,共筑平安“共同体”
荆州区公安分局御路口派出所辖区有大中专院校5所,在校学生7.8万余人,占荆州市高校学生总数的80%。御路口派出所所长周彬说,“2024年涉校警情占全部警情的20%,主要集中在矛盾纠纷。”
针对这类警情,该所秉承“学生的问题在学校解决”的原则,建立校园自治巡防队,联合辖区各高校选拔487名优秀退役军人大学生组成“戎光”志愿服务队,与学校保卫处、驻校民警共同开展巡查防控、纠纷化解、求助受理等工作。
据统计,“戎光”志愿服务队成立半年来,化解校园矛盾纠纷127起,协助破获盗窃案件6起,校园警情同比下降32.4%。
“警力始终围绕民意转,做大群防群治队伍,做强‘最小处置单元’。”荆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周华平说,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带动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催生出各具特色的警务、居(村)务融合新机制。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