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22日
第A003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深入学习“嘉兴样本”解码城乡融合“新范式”

    嘉善县姚庄镇。

    海盐县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

    振石股份新材料产业园。

    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

  4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指导,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主办的“AI赋能 智媒变革”地市媒体交流暨“城乡融合看嘉兴”百家党媒主题采访活动在浙江嘉兴举办,来自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近200名代表深入探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嘉兴样本”。“长江大保护十周年 百村蹲点调研行”活动同步启动,此次融媒联动报道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主线,生动讲好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长江故事”,有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近年来,嘉兴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先行先试,于实践中淬炼出熠熠生辉的“嘉兴经验”,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鲜活样本。“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团深入嘉兴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调研,全方位聚焦嘉兴城乡融合的方法路径。

  干窑镇范东村串起农事服务链,拓宽村民致富路

  “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团在嘉善县干窑镇范东村看到,整洁的村道旁是一幢幢白墙黑瓦的农家小院,大片的稻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历史上的干窑镇是纯水稻生产区,典型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干窑镇秉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打造具有示范性的“窑望丰赢”农事服务模式。由范东村牵头成立“窑望丰赢”农事服务中心,通过整合47个种粮主体、28个农机服务组织,进一步拓展粮食烘干加工、农资配送、农产品营销等农事服务功能,实现区域农业协同发展。

  采访团跟随干窑镇相关负责人参观了“窑望丰赢”共富工坊。该工坊主要针对各村统一流转的土地实施资源统筹、连片集中和统一发包,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产业,不仅与种粮主体约定种植计划、种植区块、种植品种,明确加工大米回收亩数和出售稻谷亩数,且创新实行“八统一”作业模式。通过联合作业管理,既优化了全链条农事服务,也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

  “统一管理确实让资源配置更加科学高效。”“集体抱团运作农事服务的经验模式值得借鉴学习。”……采访团成员们一边认真听介绍,一边纷纷点头认可。

  当下,范东村正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产业+农户+共富工坊”发展路径,以“窑望丰赢”共富工坊为平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共同富裕新画卷。

  姚庄镇打造“华为友好小镇”,点燃北融“发展引擎”

  4月17日下午,“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团来到嘉善县姚庄镇沉香共同富裕聚落——丁栅水乡SOHO。只见昔日粮仓经过精心修缮,虽外观保留着古朴的建筑样式,内部却别有一番天地。现代化的空间布局与老镇的传统氛围交融,形成独具水乡特色的创业社区。

  丁栅水乡SOHO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创新生态,已成功吸引华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势通机器人等10余家优质企业与机构入驻。这里集聚了科创、文创、青创等多元项目,形成产研融合创新的优质平台。其中,占地800平方米的华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尤为瞩目。该中心距离华为上海练秋湖研发中心仅10公里。

  为将毗邻华为的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姚庄镇特别制定华为“135”行动计划,即围绕“华为友好小镇”这1个总目标,强化科创链、产业链、供应链3条链,统筹推进科产联动、住宿配套、交通提升、农产品供给、文旅融合5篇文章。不仅引入多家华为深度合作企业,积极构建上下游产业生态,更同步推进人才安居与交通优化计划,通过创新住房保障模式和提升通勤效率,为企业和人才营造优质的成长环境。

  海盐县青莲食品数字赋能发展,让黑猪产业“链”接未来

  4月18日,“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团走进海盐县,近百位媒体人深入探访青莲食品智能工厂,沉浸式体验黑猪肉鲜粽制作技艺。

  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扎根海盐县的农业龙头企业,正以“嘉兴黑猪”为支点,撬动融合发展的新引擎。从绿色产业链到数字产业链,再到智慧产业链,青莲食品探索出一条“三链合一”全新农业数字化之路,不仅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数字时代的新活力,也为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在这个集科普、体验、娱乐于一体的黑猪“王国”中,“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团了解了一只黑猪从江南水乡走向全国餐桌的故事和黑猪产业与现代数字融合发展的进步历程。10多年间,青莲食品在育种方面持续投入,并将优质种质资源的技术开发与商业化推广有效结合,形成完整的黑猪商品体系。目前,青莲食品已在全国布局了13个智慧牧场,养殖规模突破100万头。2024年,“嘉兴黑猪”不仅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更在浙江土特产大会上荣登2024浙江好猪肉总评分榜首。

  青莲食品将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发挥到了极致。通过“五为一体”数字化框架,实现了智慧供应链、智慧办公、智慧运营、智慧交易、智慧用户五大板块全面协同,构建起涵盖数字化育种、智能化动物营养工厂、智慧养殖、智慧生产、数字门店等环节的数字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全力打造“青莲未来牧场”,通过数据链接,真正做到从种源到牧场再到消费者的无缝衔接,让每一块猪肉都可追溯、更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保障。

  振石股份新材料产业园向“新”而行,激活发展强动能

  振石股份新材料产业园为振石控股集团旗下园区。振石控股集团这座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巨擘,脱胎于1969年成立的石门东风布厂,1989年,其作为浙江省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在桐乡市改制成立。在创始人张毓强的带领下,历经几十年创业创新,振石控股集团立足“二三产业并重、新老产业并行、轻重产业并举、国内国外并跑”的发展定位,深耕不锈钢镍资源、复合材料两大产业链,形成了特种钢材、镍铁制造、矿产资源、风电基材、复合新材、科技研发、贸易物流、房产开发、酒店健康、金融投资十大产业板块。

  在企业展厅,讲解员向“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团介绍,振石股份新材料产业园这座“未来工厂”集聚多个全球首创和世界第一。全球每3支风电叶片,就有1支叶片材料源自振石,市场占有率超35%,产销世界第一;振石光伏复材边框全球首家、首创、首供、首发,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新能源电池保护材料持续发力,供应行业多家头部企业……这里有“风光电”的广阔赛道,更有新质生产力的无限可能。用新装备制造新材料,用新材料服务新能源,用新能源生产新材料。这个入选浙江省首批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的大项目,向“新”而行,向“高”攀升,打造中国复合新材制造业标杆。

  屠甸镇荣星村绿茵场上,“踢”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农文旅”+“体育”,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团见证了一个足球带动全村致富的乡村振兴故事。

  曾经,荣星村和许多传统村落一样,面临着产业单一、人口外流的困境。而足球的“闯入”,彻底改变了荣星村的命运。荣星村以乡村足球IP为主线,以党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农业+体育+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规划用地500亩,布局足球运动区、休闲体验区、实践教育区三大功能区域,建成桐乡市第一个足球主题的乡村旅游研学打卡地,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荣星村足球公园相继举办近千场赛事活动,周边城市的球队、游客纷至沓来。

  这一“足球+文旅”的发展模式,让沉睡的乡村资源被激活,荣星村拥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村民们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在这片绿茵场上“踢”出了一片乡村振兴新天地。

  梧桐街道桃园村“槜李+”铺就乡村共富新路

  4月18日,“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团跟着春日的脚步走进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

  “桃园村是桐乡槜李唯一原产地,槜李是桃园村的特色产业,也是浙江名果,闻名中外,古为贡品,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桃园村干部介绍,目前,全村槜李种植面积2000余亩,共65000余株,其中年代最久的槜李树有四五十年树龄。

  桃园村立足槜李产业优势,创新打造

  “槜李+”融合发展模式。近年来,通过将乡村振兴与槜李文化深度融合,围绕槜李延伸打造系列产业业态,形成了“槜李+文化+旅游”特色主导产业,并以举办“桐乡市槜李文化节”等举措,成功将“桃园槜李”打造为浙江省创建级文旅IP。同时,桃园村以桃园槜李专业合作社为代表,推动槜李产业向深加工领域延伸,重点研发槜李果酒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2023年数据显示,槜李产业带动村中500余户槜李种植户实现亩均产值1.5万元,总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漫步今日桃园村,既能触摸千年槜李文化的厚重底蕴,又能感受现代乡村的蓬勃活力。古色古香的民宿群落,巧妙融入其中的文创小店,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生,绘就出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动人画卷。

  濮院时尚古镇“时尚+”激活古镇“造血功能”

  “城乡融合看嘉兴”采访团的脚步在傍晚时分踏入桐乡市濮院镇,只见夕阳余晖为濮院时尚古镇的粉墙黛瓦镀上一层金边,蜿蜒的河道倒映着两岸灯笼初上的暖光,古桥在暮色中静静伫立。采访团一行漫步在濮院镇的街巷间,目之所及皆是动人景致,令成员们忍不住掏出手机定格濮院魅力。

  旧有濮绸誉满天下,今有毛衫产业称霸全国,从古绵延至今的“濮商文化”,给濮院镇注入了名曰“时尚”的基因。濮院时装周、2023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抖音创作者大会等大型主题活动及多场时尚品牌发布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濮院”与“时尚”深度绑定,更让这座千年古镇散发出令人心动的现代魅力。

  文化、教育、卫生,乡风文明、移风易俗,20多年来,随着嘉兴乡村的美丽蝶变,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乡村的全领域发展更让“城里人”羡慕起了农村。未来,嘉兴将全力规划好、建设好“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推动产业、人口、服务、基础设施等在发展轴上有机融合、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通道、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载体。

  (文字整理:记者 杨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