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解慧 陈曦燦
近日,市教育局开展的楚文化经典传习活动在沙市区各校园如火如荼进行。同学们通过手工创作、经典诵读、情景演绎等形式,沉浸式感受楚文化独特魅力,让千年文脉在心中生根发芽。
趣味实践:在动手创作中触摸楚文化脉搏
在沙市教育幼儿园,孩子们正通过创意手工与历史对话:有的对照文物图册细致描绘编钟轮廓,精准复现云雷纹样;有的用黏土塑造憨态可掬的“楚人”形象;还有的利用纸板制作“迷你编钟”。大(1)班敖奕哲自豪地对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我仿照曾侯乙编钟制作的,钟体上的云纹都是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家长王碧元反馈,孩子完成楚文化课程后常主动分享学习成果,全家人现在逛博物馆的次数明显增多了。
沙市教育幼儿园负责人介绍,园方将楚文化融入美育课程,通过“画、做、玩”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开发特色课程、组织游学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文化传承从校园延伸至家庭。
创新课堂:在经典融合中感悟文化精髓
在沙市区中小学课堂上,楚文化传承实践多维铺展。沙市区实验小学晨诵时段,学子们齐诵李白所作的荆楚题材诗篇;户外教学区,师生们将《九章算术》与楚调歌谣有机融合,借助道具具象化演绎古人智慧,生动再现周代“六艺”中“数”与“乐”的交融场景。该校德育主任袁锦霞表示,学校积极推动“经典进课堂、进课程”,通过读书节、阅读分享会等多种形式,构建浸润式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沙市第七中学针对高中生特点,在多学科教学中融入楚文化内容,开设校本课程,并依托华服节、思政大讲堂等活动,让楚文化真正“活”在师生们身边。高二(8)班学生陈思然学习《离骚》后深有感触:“屈原的爱国情怀和独立人格,正是楚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值得我们传承弘扬。”
诵读传承:在琅琅书声中延续文化根脉
在沙市区江津路第一小学,荆楚文化经典浸润校园。学校编写《经典诗词》《江津故事》校本教材,开展“江津故事我来讲”“经典诗词我来诵”等活动。每周升旗仪式、班会、晨读时间,都能听到孩子们讲述荆州名人故事、诵读经典的琅琅书声。五(1)班学生朱妍睿自豪地说:“参加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让我更自信,也让我深深爱上了家乡的历史文化!”
沙市实验中学则巧用碎片化时间,每日安排15分钟经典诵读,并定期开展朗诵比赛,在沙石艺术节上鼓励学生将经典与艺术相融合。教师胡佳琪表示,诵读经典能让学生跨越时空对话古人、感悟家国情怀。
这些场景共同构成荆州市楚文化传习活动的具象化实践样本。从县域统筹规划到校园全域推进,从教师引领到全员参与,承载千年文明的楚文化经典,正以蓬勃之姿在荆州的校园沃土上生根发芽、绽放新颜。